会吆喝,那报纸的销量就好,如果这一期报纸没什么有意思的文章,那销量自然就差了。”
中年富商问道:
“那今天呢?”
三人拉着自己问东问西,如果不是看在三人气质非凡,报童早就离开了。
也许是看到报童不耐烦,中年富商从口袋里掏出四枚黄铜币,“四种报纸都来一份吧。”
报童有了收益,脸上的不耐烦一扫而空,他推回一枚黄铜币说道:
“客官,今日《乐府新报》休刊,所以只有三大报。”
说完报童开始说道:
“今日卖的最好自然是商报了,年关将至,这商品行情涨跌,就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
报童将一份《商报》递上来说道:
“而且今日的商报,可是刊有发财的仙法!”
中年商人立刻问道:
“发财的仙法?”
报童立刻说道:“是啊!这报纸上都写了,大同范氏在京师的商号,一个月前,在大宗粮食交易市场买了十单蔗糖的单,约定就是年前交付。”
“年关将近,今年京师百姓的手头宽裕,都想要买点糖回去过年。”
“蔗糖大涨,范氏商号直接就这十单蔗糖买单卖出去,凭空得了一倍利!”
这时候,那个掉色棉袄的中年人问道:
“范氏商号就卖的买单?没有卖糖?”
报童摸着头说道:
“听说就是买单,薄薄的一张单子,就翻了一倍利!”
“不过我也不懂什么叫做买单,就知道范氏商号大赚一笔,说是腊八要在商号前施粥千份呢!”
报童说的绘声绘色,茶馆其他客人听完纷纷喊道:
“来一份《商报》!”
“我也要一份!”
报童立刻喊道:
“好嘞!”
等到报童将报篓里的商报都卖出去,那个中年富商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年轻官宦子弟问道:
“今日卖的次好的,是哪份报纸?”
报童半天才明白什么叫做次好,果然读书人都是文绉绉的,他说道:
“自然是《新君子报》了!”
“为何?”
“《新君子报》在民间叫第二官报,它是除了《乐府新报》外时政报道最多的,甚至它还经常有一些《乐府新报》没有的独家消息!”
“这次兵部弹劾定国公,定国公上书请罪的消息,就是《新君子报》率先刊登的。”
“事关苏翰林,这自然是京师年前最大的朝廷新闻了。”
听到苏翰林三个字,在场三个人都有了微妙的表情变化。
而说到“苏翰林”三个字,报童满脸的崇敬。
还是这个官宦子弟问道:
“报纸上有事关苏翰林的新闻,就能卖得好吗?”
报童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道:
“这个自然,朝廷哪件大事没有苏翰林?”
这个回答无法反驳,场面一度安静了下来。
就在报童准备离开的时候,身穿掉色棉袄的中年人问道:
“你识字?”
报童骄傲的点头,这下子另外两人有些惊讶了。
这报童可能小时候营养不太好,细胳膊细腿的,但是大概也有十三四岁的样子。
他背着报篓,身上的衣服虽然打着补丁,但是看起来干干净净的。
报童说道:
“亏着苏翰林的功德,我在《乐府新报》上了夜校,有专门的先生教我们识字。”
“夜校?”
“是啊,就是西城的一家荒废的养济院,听说是苏翰林从顺天府要来的。每天晚上卖完报,就有报馆雇的先生教我们识字。”
“有时候还能遇到苏翰林和罗翰林亲自上课!”
三人面面相觑,那个官宦子弟的年轻人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