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说道:
“若是按照苏翰林所议,朝廷真的再下南洋,那要如何保证文书通畅?”
苏泽想起来,保证文书流传也是通政司的职责,驿站就是归通政司管理的。
苏泽想了想说道:“可以仿照陆地上,设置传递文书的海驿。”
杨思忠又问道:
“海波千里,如何传递消息呢?”
这个?
苏泽又想了想,他记忆力有一种木质结构的快船,好像叫做飞剪船来的。
苏泽准备回去用【记忆宫殿香囊】好好回忆一下结构,于是说道:
“苏某听说过一种快船,回头请工部试造一艘看看。”
杨思忠这才满意的点头,收下了苏泽的奏疏。
“广东福建的公文,可以用快船传递吗?”
苏泽都没想到杨思忠竟然能想到这里,他点头答道:“自然可以。”
等到苏泽走后,杨思忠喊来了手下。
“接下来几天,反对苏子霖的奏疏都扣下来。”
手下不知所措的看向杨思忠,连忙说道:“大银台,这样不合制度,要被言官弹劾的。”
杨思忠却说道:
“等我送完苏子霖的奏疏,就向陛下乞休养病,等大印封存后,你们就以没办法盖章为理由,拖一拖他们的奏疏。”
大明公文处理有严格的规定,经过通政司的奏疏也要盖上通政司的章,才能继续递送。
而官员请假确实要将公印封在衙门的。
手下也没想到,杨思忠竟然有这样的操作,好好的杨副使,怎么就跟苏泽学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