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议

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议

事情,我就是赞同子霖兄的奏疏才附署的。”

通商,开海的好处显而易见,沈一贯只是担忧朝中的保守派意见太大。

但是苏泽坚持要上疏,沈一贯也不犹豫,直接站在了苏泽的一边。

苏泽也看出来了,这一次沈一贯并不是出自友谊附署,而是真心的赞同自己的意见才署名的。

穿越至今,苏泽终于在朝廷中培养起了一个进步派的团体。

这个团体可能现在的力量还很小,但只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进步团体一定能获得更大的力量。

——

通政副使杨思忠,拿着苏泽的奏疏来到了内阁。

高拱第一个看完了苏泽的奏疏。

其实在上疏前,苏泽已经拜见过高拱,高拱对这份奏疏也没有把握。

开埠和组织舰队下西洋,完全是两个概念。

倭乱平定后,朝廷的有识之士都看到了海禁不可维持,所以开港几乎是必然选择。

倭乱以后,海防体系已经破坏,朝廷根本没有能力阻止走私,在这种堵不如疏的情况下,开海就自然而然成为共识。^小¤说=C%?M.St21 ?更|?新&最|.?快?′

换句话说,大明的开海,一方面是部分利益相关方的推动,更大的则是被时局所迫。

所以隆庆开关选择了漳州月港这个扭捏的地方。

而苏泽请求开港登莱,以及开港直沽,群臣也是捏着鼻子认了。

开港之后,这些港口确实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这也让朝中对开港的态度逐渐软化。

但是组织舰队下西洋就不一样了。

海上风险大,而且下西洋是需要花钱的,群臣也看不到好处。

这一点上,苏泽倒也不苛责群臣目光狭隘。

中华文明一直都是个陆权国家,而且物资上高度自给自足。

在这个背景下,海外殖拓的利润远不如对内挖掘。

士大夫也都一种规劝君主节欲的政治主张,认为皇帝追求财富和名望,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后果。

这也是刘大夏烧毁郑和海图,却获得士大夫尊重的原因。

所以高拱也吃不准群臣对于苏泽这份奏疏的反应。

但是很多守旧的士人,肯定会认为苏泽是阿谀皇帝的佞臣。

高拱是一个务实的人。

登莱开港,其中的好处显而易见,而这次苦兀朝贡,解决了登莱造船的木材问题,也让高拱看到了海外的利益。在高拱看来,开海是一件有利于大明的事情,那组织船队重下西洋,恢复西洋诸国的朝贡,似乎也是不坏的选择。

所以高拱看完了苏泽的奏疏,还是写下了积极的票拟意见,算是支持苏泽所议。

奏疏送到了张居正手里。

苏泽自然不可能和张居正密议,这样做是触犯政治默契的。

张居正仔细看完了苏泽的奏疏,看完后张居正也不得不承认,苏泽抓时机的能力真的很强。

在苦兀加贡的时候提出“重下南洋”,苏泽在把握皇帝心思这一块上,已经不亚于他这个阁老了。

但张居正思考的是另外的事情。

作为执掌户部的阁臣,张居正第一个想到的是:钱从哪里来,第一批舰队的规模是什么样的?

登莱直沽开埠,已经让张居正看到了海洋贸易的好处。

无论是港口铸币利润,还是流入的大量白银,甚至登莱海输节约的运输成本,张居正已经成为坚定的海贸派。

而苏泽提议重下西洋,联络失贡的藩属国,重建以大明主导的南洋秩序,张居正自然也是支持的。

但是作为户部尚书,张居正也要算账。

郑和下西洋耗资巨大,这也是后世诟病的原因。

虽然现在国库充盈,但是明年可能要和草原开战,西南也有异动,花钱的地方也不少。

如果和郑和下西洋一样,组织几十艘宝船,上万人规模的舰队,那国库肯定是承担不起的。

根据户部档案,一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