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木盒里,仿佛捧着的是维系皇室命运的关键钥匙。
自那次在库房商议后,隆裕皇太后仿佛上紧了发条,全身心投入到内务府物品资产的清理工作中。每日清晨,在我给皇额娘请晚安,吃完早膳。皇太后便己端坐在内务府的案台前,翻阅着堆积如山的账本,对每一笔记录都仔细核对。库房内,皇额娘的身影穿梭于各个木架与箱柜之间,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件物品。
在皇太后的督促下,内务府的清查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每一件被清点出来的物品,都会被详细记录,分类存放。
与此同时,醇亲王等支持皇太后的皇亲王爷,频繁出入宫廷。他们每次进宫,皇太后都会在偏殿接见,与他们低声交谈,商议着皇室夹带出宫的物品,经过代理人卖了多少银钱。
我也积极参与其中,协助皇太后处理各项事务。每当有王爷进宫,我都会在一旁陪同。
接见结束后,皇太后会按照事先的计划,从挑选好的物品中拿出几件,以赏赐的名义赠予王爷。“这是皇室的一点心意,还望王爷笑纳。”皇太后微笑着说道,眼神中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王爷皇亲们心领神会,恭敬地接过赏赐,行礼告退。出宫时,他们将物品小心翼翼地收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守门的军警例行检查,并未察觉到异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物品在这种看似平常的赏赐中,被带出了紫禁城。而皇太后和我,在这场隐秘的行动中,时刻保持着警惕,等待着局势的转机。
朕和隆裕皇太后踏入了内务府一间又一间库房。阳光穿过窗户,在堆积如山的器物与账册间,投下一道道明亮又斑驳的光柱。太监们早己将新整理的账册整齐码放在案几上,皇太后快步走到案前,轻轻拂开账册观看,目光迅速扫过密密麻麻的字迹。
我站在一旁,手持另一份账册,与皇太后相互对照。库房里静悄悄的,只有账页翻动的簌簌声,以及两人偶尔的低声交流。
随着核对的深入,一尊尊造型精美的青铜器、一幅幅出自名家之手的字画逐渐明晰,每件器物对应的年代、材质、来源,都在账册上有着详细记录。
日头渐高,阳光愈发炽热,库房内的温度也随之升高。皇太后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我赶忙递上手帕,皇额娘接过轻轻擦拭,目光却从未离开账册。“
这对玉如意,材质上乘、工艺精湛,平日里鲜有人关注,带出宫去不会太过显眼。”皇太后指着账册上的记载,又看向一旁锦盒中的玉如意,低声说道。
我顺着皇额娘的指引望去,思索片刻后回应:“皇额娘所言极是。还有这几件鼻烟壶,体积小巧,价值却不容小觑,藏在行李中带出,应能逃过军警的检查。”
我们母子两人一边核对账册,一边在库房中穿梭,目光在琳琅满目的物品间游移。选定目标后,我将这些物品的编号在账册上一一标记,每一笔都写得格外慎重,仿佛在书写皇室命运的转折。
临近酉时末(下午7点),才将几本库房账册的核对工作完成。望着选定的物品,我和皇额娘对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期许。这些即将被运出皇宫的物品,承载着皇室的希望,也隐藏着难以预料的风险 。
初次完成物品清点与筛选,我和皇太后脸上都难掩欣喜。阳光穿透薄雾,洒在身上,暖融融的。皇太后率先迈出库房,我紧跟其后,脚步轻快。微风拂过,带来御花园里的花香,混合着库房特有的陈旧气息,似乎在宣告一场隐秘计划的初步胜利。
宫女太监们见皇帝,皇太后出来,立刻围拢过来。只听皇额娘说了声摆驾回宫。我与皇额娘分别坐着轿辇,一行人浩浩荡荡朝着钟粹宫行进。宫道上,阳光将众人的影子拉得老长,两侧宫墙的琉璃瓦熠熠生辉。
途中,皇额娘时不时转头与我交谈,脸上笑意盈盈:“此番清点,成果颇丰,往后行事,更要谨慎。”我频频点头,回应道:“皇额娘说得对,儿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您的期望。”
不多时,钟粹宫映入眼帘。朱红色的宫门庄严肃穆,门前的石狮子威风凛凛。进入宫门,庭院里几株高大的桂花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踏入钟粹宫正殿,隆裕皇太后轻轻抬手,示意宫女们退下,独留下总管太监候在一旁。皇太后在雕花座椅上落座,我在一旁软榻陪坐,李总管端来茶水,袅袅热气升腾。
皇额娘转身看向我,目光里满是慈爱,伸手理了理我稍显凌乱的衣袍,和声说道:“皇帝,忙了大半天,定是又累又饿。”
说着,隆裕皇太后转头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