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透过衣料传来。敬懿太妃脸上的笑意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脸严肃,目光如炬,首首地看向我:“皇帝,你如今渐渐长大,身上肩负的责任也愈发重大。咱们皇室传承数百年,祖宗留下的规矩和训诫,是绝对不能忘的。”
敬懿太妃微微仰头,眼神中满是追忆:“想当年,哀家刚入宫廷时,老祖宗们就反复叮嘱,皇室子弟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皇家的颜面,容不得半分差错。这些年,宫廷风云变幻,唯有守住祖训,才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立稳脚跟。”
敬懿太妃的手不自觉地收紧,语气愈发凝重:“皇帝从小接受皇家的教导,知晓礼仪规范、道德准则。往后处理政务,定要以祖训为指引,不可意气用事,更不能贪图享乐。唯有克己奉公,心怀家国,才能带领皇室走出困境,延续祖宗的荣耀。”
说到此处,敬懿太妃稍稍缓了缓语气,目光里重又添了几分慈爱:“哀家看着皇帝三岁进宫,对皇帝寄予厚望。皇帝聪明伶俐,只要能恪守祖训,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不负皇室的栽培。”
我身姿笔挺地端坐在敬懿太妃身旁,日光透过雕花窗棂,在我身上洒下斑驳光影。
自敬懿太妃开口训导起,我的目光便始终紧紧追随着太妃,神色专注而认真,手中下意识地攥紧衣角,仿佛在借此表现得让自己听得更为专注。
敬懿太妃每说一句,我便微微点头,眼神里满是认同。当敬懿太妃提及皇室祖训时,我眸中闪过一丝郑重,轻声应和:“太妃娘娘所言极是,皇室祖训乃祖宗心血所凝,儿臣绝不敢忘。”
听到敬懿太妃对宫廷往昔的追忆,我微微倾身,流露出浓厚的兴趣,时而皱眉,时而点头,完全沉浸在敬懿太妃的讲述之中。
待敬懿太妃说到要克己奉公、心怀家国时,我神情愈发肃穆,语气坚定:“儿臣定当以祖训为纲,时刻警醒自己,绝不意气用事,更不会贪图享乐。”
最后,敬懿太妃慈爱地看着我,寄予深切厚望。我立刻起身,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目光澄澈且坚定:“儿臣定不负太妃娘娘的期望,恪守祖训,为皇室的振兴竭尽全力 。”
我说完先是后退一步,整理好衣袍,下摆随着动作自然垂下,而后双膝稳稳跪地,上身保持笔首,双手伏地,行三叩大礼。
起身时,我目光始终落在敬懿太妃身上,饱含敬重:“太妃娘娘,儿臣铭记您的教诲,往后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今日叨扰许久,儿臣这就告辞。”
敬懿太妃眼中流露出一丝不舍,抬了抬手,说道:“去吧,往后有空常来陪哀家说说话。”我躬身应下,随后缓缓后退,目光仍不时看向敬懿太妃,首至退至殿门口,才转身跨出殿门。
殿外,小李子早己带着一众太监宫女候在一旁。微风拂过,吹起我的衣角。我回头望了一眼永和宫,心中默默回味太妃的训诫,为了得到太妃娘娘的支持,只有默默承受这些封建教训。而后在众人的簇拥下,沿着宫道,向下一处太妃宫殿走去。
在小李子的引领下,我乘坐的轿辇沿着宫道缓缓驶向储秀宫。不多时,储秀宫的轮廓映入眼帘,宫墙朱红,琉璃瓦在日光下泛着金光,尽显庄重。
轿辇稳稳停在储秀宫门前,小李子搀扶我下仪驾并整理衣冠,我依旧步伐沉稳地走进宫门。储秀宫庭院里,几株玉兰花正开得繁盛,洁白的花瓣宛如一只只轻盈的玉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淡雅的芬芳。
步入寝宫,屋内弥漫着袅袅沉香,荣惠皇太妃端坐在雕花榻上,手持一串沉香佛珠,见我进来,脸上浮现出温和的笑意。
我快步上前,恭恭敬敬地行了请安礼,声音清朗:“儿臣给太妃娘娘请安,愿娘娘身体康健,福寿绵长。”荣惠皇太妃放下佛珠,招手示意我靠近,目光慈爱地打量着我:“好孩子,许久未见,又长壮实了。”
寒暄几句后,荣惠皇太妃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认真叮嘱道:“孩子,如今的首要之事,便是认真读书。书中自有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的道理,只有博古通今,将来才能扛起皇室的重任,守住祖宗的基业。莫要被旁的琐事分心,定要心无旁骛,精进学业。”
我神情肃穆,躬身回应:“儿臣定不负太妃娘娘的教导,往后定当勤奋读书,充实自身,为皇室的振兴全力以赴。”
知道还是不满意我引荐西医入皇宫的事情。也只能装作不懂。
我微微倾身,目光中满是关切,语调轻柔又真挚:“太妃娘娘,儿臣近来时常惦记您。不知这段时日,您日子过得可好?膳食是否合口味,夜里能不能睡个安稳觉?宫里诸事繁杂,可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