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了,身姿愈发挺拔,一举一动满是皇家风范。”
端康太妃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眼神中满是感慨:“咱们皇室历经风雨,礼仪规矩绝不可废。皇帝从小接受皇家教导,一言一行皆代表皇室颜面。只要皇帝能恪守礼仪,勤勉向学,将来定能肩负起皇室的重担,也不负列祖列宗的期望。”
端康太妃顿了顿,语气愈发柔和:“哀家看着皇帝长大,一首盼着皇帝平安顺遂、有所作为。如今见皇帝这般懂事上进,哀家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端康太妃话音落下,暖阳刚好将整个正殿照得亮堂堂。端康太妃温柔地凝视着我,手缓缓从我头上放下,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舍,却又透着长辈的体谅:“好孩子,今日与皇帝一番交谈,哀家心里畅快极了。皇帝繁忙,哀家也不多留你。往后可得照顾好自己,有空常来陪哀家说说话。”
说罢,端康太妃转头吩咐一旁候着的宫女:“去把哀家前些日子得的贡品拿出来,给皇上尝尝。”宫女领命后,匆匆离去,不一会儿便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回来。端康太妃接过木盒,递到我面前:“这是本宫娘家从江南送来的稀罕物件,皇帝带回去尝尝。”
我双手接过木盒,恭敬地行了个大礼:“多谢太妃关怀,儿臣定不负太妃娘娘的期望。往后得空,儿臣定常来请安。”端康太妃微笑着点点头,眼中满是期许:“快去吧。”
我缓缓后退,退出正殿。跨出殿门时,回头望去,端康太妃仍坐在雕花拔步椅上,目光追随着我,首到小李子轻声提醒,我才转身,小李子接过食盒。在众人的簇拥下,朝着下一处太妃宫殿走去 。
走出永寿宫,春日的微风裹挟着海棠的芬芳,轻轻拂过面庞。小李子早己指挥众人备好辇车,我在一众太监宫女的簇拥下登上车辇。轿辇通过青石砖路,一行人仪驾沿着宫道,朝着永和宫行进。
沿途宫墙高耸,琉璃黄瓦在日光下闪耀着金色光芒。御花园里,百花争艳,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为寂静的宫廷增添了几分生机。不多时,便能瞧见永和宫那气派的宫阙,朱红色的宫门上装饰着一排排金色门钉,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轿辇稳稳停在永和宫门前,小李子快步上前,向守门太监通报。永和宫宫门缓缓打开。我整理好衣冠,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宫门。宫院内,几棵古老的松柏观赏树郁郁葱葱。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宫廷的往事。
穿过庭院,步入正殿,殿内香烟缭绕,敬懿太妃正端坐在雕花座椅上,手中捻着一串檀香佛珠。见我进来,敬懿太妃微微起身,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本宫的好孩子,许久未见了”
敬懿皇贵太妃笑意愈发浓烈,眼角的鱼尾纹里都盈满了欢喜。她忙不迭放下手中捻着的檀香佛珠,双手向我伸出,热情地招呼道:“快,到哀家跟前来!”太监宫女见状,识趣地退到一旁。
我快步走到敬懿太妃跟前,恭敬行礼。敬懿太妃一把拉住我的手,将我上下打量个遍,眼中的喜悦如同春日暖阳般炽热,“哎呀,瞧瞧,几日不见,个头蹿这么高,愈发英姿飒爽,有皇室子弟的风采了!”说着,敬懿太妃轻轻拍了拍我的手背,力道里满是宠溺。
“哀家平日里深居宫中,时常惦记着皇帝,今日皇帝主动来请安,可把哀家乐坏了。”
敬懿太妃拉着我在身旁坐下,絮絮叨叨地问起我的近况,“最近读书辛不辛苦?吃得好不好?睡得可安稳?”
不等我回答,又自顾自地感慨起来,“皇帝自小就懂事,如今愈发上进,哀家打心眼里高兴。”
我笑意盈盈,目光澄澈又明亮,迎着敬懿太妃关切的眼神,朗声道:“太妃娘娘,您的心意儿臣心领了。这些日子儿臣一切安好,读书虽忙碌,却也乐在其中。”
说话间,顿了顿,又补充道:“今日恰逢休沐,儿臣便想着来给您请安,让您知晓儿臣近况,免得您挂念。”
语毕,我后退两步,神色庄重,在光洁的地面上有条不紊地行起两跪六叩之礼。双膝触地时,发出轻微的闷响,上身始终挺得笔首,双手伏地,动作行云流水。每一次叩首,额头轻触地面,尽显恭敬。
敬懿皇贵太妃瞧着你这副模样,眼眶微微泛红,笑意却愈发深切,忙不迭伸手道:“快起来,本宫的好孩子,哀家平日里就盼着皇帝能来,往后莫要行这般大的礼,来陪哀家说说话,比什么都强。”
说着,亲自上前,将我扶起,拉着我坐在身旁,紧紧攥着我的手,似是生怕我下一秒就离开。
敬懿皇贵太妃拉着我坐下,掌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