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哈哈哈怎么那么好笑】
杜甫纠结啊,婆罗门是什么他不知道,大概是说他家世很好吧,但被欺负是什么意思,字面意思吗?
另一个时空,杜甫他爷爷杜审言也挺愣神的,他这孙子难道是落魄得都被孩童欺负了不成?但想到他后面过的那凄惨样,可能性还蛮大。
杜闲也不由得张大了嘴巴,“啊?”
前面朝代的观众们也同情了,之前就知道杜甫这大诗人的日子过得惨,但没想到还能惨到被孩子欺负的程度,这谁家倒霉孩子啊,属实是过分了。
连李世民对他这多少沾亲带故的后辈,都看得不忍心。
高适、李白这些好友就甭说了,默默给好友掬了把泪,子美这日子过得太惨了。
看到这里,刘晓希笑够了,还特意解释了下,“杜甫被南村小孩欺负这件事,是源于他写的一首诗叫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
这首诗也是我们学生时代要背诵的,尤其是里面最经典的那两句,经常会考到。”
光幕下
对杜甫的这首诗,宋元明清的文人墨客都很熟悉,边同情的同时,同样也被诗中的精神折服。
前面的朝代,第一次了解这首诗的人,一开始为杜甫的窘境、苦难感到可怜,但看到后面,也佩服他这诗中传达的精神。
“那些孩子可真是太过分了,竟然抢别人的稻草,也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教育的。”
“是啊,欺负老人,属实是可恨。”
......
百姓们一边说着,还边教育自家的孩子,绝对不能学诗中的这些孩子如此顽皮捣蛋。
刘彻都忍不住感叹了句,“这杜甫,的确是混得挺惨。”
李世民擦了擦眼角,又很感动的说道:“杜甫人不错,日子过成这样了,还能想到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他的思想境界一般人可比不了。”
周武时期
杜审言知道孙儿过得惨,但真正的看到他写的这首诗时,还是免不了感慨了一句“造孽。”
杜闲都要坐不住了,恨不得亲自去看看儿子过的是什么苦逼日子。
天宝年间
杜甫当然是不清楚他老爹和祖父的想法了,他现在心情也挺糟糕的,虽然还没经历安史之乱,但看到这历史上‘自己’写的诗时,还是会感同身受。
杨氏情绪一上来,还忍不住落下泪来,心里更感激系统了,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
杜甫所在的村子,村民们也是义愤填膺的把诗中的小屁孩们骂了一通,杜甫和大家的关系好,现在也是村里的一份子,大家自然是站在他这边,况且人家都没做错什么。
李白、高适等人,看到好友的这首诗心情同样不好过,好友的未来是这般情况,他们自己在乱世中又会如何呢?
皇宫内,李隆基准备经常派人去看看杜甫的情况,要是过得不好就接济点,先不论其他,这还是大唐的诗人,也是关乎大唐的面子。
【老杜也是有社会地位的人,这拔了毛的凤凰,那也是凤凰】
杜甫:...
杜甫在郁闷,各朝人士却是一片欢乐。
百姓们很同意这话啊,再落魄的贵人,那也不是他们能比的,这会投胎还真是技术活。
【杜甫:你来抓我噻、来抓我噻】
各朝人士笑声不绝,眼前己经有画面感了,唯有杜甫一人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网友二:杜甫当时是有官职在身上的,他要去京城赴任,咋可能被抓嘛,能把在职官员抓壮丁,民国倒是可以}
各朝人士也回想起来杜甫的人生经历了,虽然官职不怎么高,但好歹也算是有个一官半职的,把当官的抓壮丁,这没人干的出来。
只是看到民国把当官的抓壮丁,古代的祖宗们的确是惊掉了下巴,但想到民国万税,这好像也没必要太惊讶,有什么是那些军阀势力干不出来的。
民国的父老乡亲们还算淡定,奇葩事情年年有,他们时代真不缺。
先辈们摇摇头,说起他们这个时代,都懒得说了。
{网友三:石壕吏那是正儿八经的征兵,是按户籍来征的,也就是在户籍上的每一户必须出一个人,也必须是出自这个人家。
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在大马路上拉人,杜甫不在这家人的户籍上,怎么可能随便抓他,抓了也不做数啊。
当然随意拉人这种事情,民国倒是干得出来}
民国的父老乡亲们:...就很想骂人。
当然现在如果再敢随随便便抓人,全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