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 44章 杜甫

第 44章 杜甫

隆基做梦也没料到,在他在位期间竟然还能发生叛乱,气得一脚踹翻了桌子,神情显得有些疯魔,“究竟是谁?谁?到底是谁干的?光幕怎么不告诉朕,到底是谁,朕要把他们都砍了...”

杨玉环也愣住了,仔细咀嚼这西个字,“安、史?”,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字,算算己经不到一年时间了,太子即位后,那她杨家又会被如何清算呢?

东宫,李亨听到自己登基也没显得多高兴,要不是情况危急,他父皇顶不住了,甚至跑路,他能登基?只怕还要收拾他爹留下的烂摊子,越想越气,李亨干脆喊来幕僚们商量。

在家中的大臣们也慌了神,今晚注定是灯火通明了。

老百姓们也是心惊胆战,尤其是长安城一带的老百姓们,此时真是惶恐不安,秋天啊,天灾就要降临了,现在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多囤粮,逃命的逃命,毕竟明年叛军打来,连在皇城的皇帝都逃命了,长安都不保,那叛军岂会放过他们,这些可都是烧杀抢掠的主儿啊。

{两年后,即757年西月,杜甫冒险逃了出来,被李亨封左拾遗,但不久他因为搭救房琯,惹怒了肃宗,被贬华州,他也未再受到重用...

758年年底,杜甫去河南探亲,次年三月,朝廷军与叛军交战,朝廷军战败了。杜甫在回来的路上见到了战争给百姓们带来的苦难,挥泪写下‘三吏、三别’}

各时空的百姓们都感同身受,经历过战乱的人,眼中噙泪,遭殃的都是老百姓们。

此刻,唐朝的观众们心情都低落到了谷底,尤其是天宝年间的老百姓们,眼里尽是绝望。

李世民也在掩面啼哭,他又是不没打过仗,以前隋炀帝时期,百姓过的什么日子,他怎么会不知道,就是太了解了,李二的心情才会如此悲痛。

长孙皇后没有再出言安慰了,她也在默默流泪。

李丽质红着眼睛,“他们好可怜,杜甫也好可怜,为什么一定要战争?大家好好过日子不好吗?老百姓们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凭什么倒霉的是他们?”

李承乾抿嘴,他是太子,年纪也最大,接触到的政治教育更多,他心里比妹妹更清楚。

天宝年间

李隆基头发散乱,呆呆的坐在椅子上,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他不能相信自己一手缔结的盛世竟然还会毁在自己手上。

杨玉环让宫人们出去,只有她还有高力士还在,两人都没敢开口,宫殿内静悄悄的。

民间的百姓们又气又怕,一些脾气暴的己经大骂起来,尤其是普通人,本来日子就不好过,但都是老老实实的种地过活,结果倒好,天灾人祸、兵荒马乱,那些个食利阶级,又怎么会在乎他们这些贱民的命。

长安一带,一些有条件的人家,虽然现在己经天黑了,但还是一家子聚在一起商量,能先逃命的就先逃了,至于逃不了的,只能等官府的命令,抗洪抗涝,地里的庄稼总不能丢了。

{759年,华州、关中大旱,杜甫依旧忧国忧民,这一年,他对朝堂失望了,放弃了华州的职务,去了秦州。...几经辗转,到了成都。

第二年,他在严武等人的资助下建了杜甫草堂,这里现在是成都市的一大景点之一,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764年,杜甫做了严武的参谋,也被后人称为杜工部,但日子过得也是极其凄苦,儿子饿得大哭,暴雨天,茅屋破了还漏雨,晚上都没办法睡觉。}

各时空的观众们也是同情的不行,诗圣虽然诗写得好,但也是人啊,这日子都这么难过了。

周武时期

杜审言:...这到底是过的什么日子啊,他都顾不上大唐以后怎么样了,现在子孙后代都吃不饱饭了,实在不行他现在多攒点钱吧。

杜并也很同情这个侄子,“阿兄,大侄儿过得好惨。”

杜闲:...他知道了也没用啊,没办法搭把手,这儿子孙子混成这样他也没想到。

天宝年间

皇宫

李隆基一时间老泪纵横,他的大唐盛世啊,怎么一瞬间就化为泡沫了?

“爱妃,你说这是不是光幕在骗朕?”

杨玉环摇摇头,心里的那丝良善还是让她劝道:“陛下,光幕没有说错,再过不久就到秋天了,长安一带遭遇洪涝,如今当务之急还是早做打算,提前避免灾祸的发生,为了百姓免受苦难。”

李隆基沉默了片刻叹道:“玉环,幸好有你还在朕的身边,高力士,传旨下去,令百官上朝。”

高力士:“奴才这就去。”

杨玉环想了想,“陛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