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从奉茶时,朱棣亲自接过茶盏递给楚轩:“那桩青云观案子,本王看了卷宗。本文搜:找小说网 zhaoxs.net 免费阅读”
他忽然拍案道,“好个‘鬼火实为磷粉,冥婚原是复仇’!那些蠢材整日说什么鬼神作祟,唯有楚兄能抽丝剥茧……”
楚轩苦笑着从怀中取出锦盒:“殿下过誉。今日叨扰,是为此物。”
朱棣揭开盒盖,铜制罗盘在阳光下泛着暗金光泽。当他发现盘中磁针始终指向北方时,瞳孔骤然收缩。
“此物名唤指南针。”楚轩演示着,“海上迷雾重重时,可凭此物辨明方位。”
“妙哉!”朱棣霍然起身,罗盘在他掌心微微发颤,“去年北伐若有此物,何至于在漠北迷路三日!”他突然紧紧攥住楚轩手腕,“楚兄可知,水师如今最缺的就是……”
话音戛然而止。朱棣望着楚轩平静的眼神,忽然想起半年前那个雪夜——当他以亲王之尊邀请这位六品推官入幕时,对方也是这样从容地摇头拒绝。
“殿下。”楚轩轻轻抽回手,“下官志在刑名。此物不过是偶然所得,想着或许对水师……”
“本王明白。”朱棣摩挲着罗盘边缘新刻的燕字徽记,忽然笑道,“听闻楚兄在应天有‘通阴阳’之名?连父皇都问起那桩冥婚案。”
楚轩扶额叹息:“百姓以讹传讹。那案子分明是……”
“本王自然知道是人为。”朱棣意味深长地打断他,“不过有些名声……”他忽然压低声音,“来日或可助楚兄一臂之力。”
离开王府时己近黄昏。楚轩走过秦淮河畔,听见画舫上歌女正唱着新编的曲子:“……楚推官夜审亡魂,惊堂木震开鬼门……”
走在应天府繁华的街道上,也能听见路边茶摊上几个百姓正绘声绘色地议论着。
“……听说了吗?那楚县令最能通阴阳!那冥婚案里的女鬼,见了他就跪地喊冤!”
“可不是?我还听说,他办案时,阴差都来帮忙!”
楚轩脚步一顿,嘴角抽搐。
得,这案子又被传歪了。
再这么传下去,自己怕是早晚得成阎罗王。
冬寒料峭的清晨,应天府城外的龙江宝船厂却己热火朝天。
朱元璋披着一件深青色棉氅,站在新建的高炉前,眯眼望着那巍峨如山的铁制巨物。
炉膛内烈火熊熊,映得他黝黑的面庞泛着红光。身后的工部尚书薛祥正捧着图纸,小心翼翼地解释着。
“陛下,按照您给的‘高炉炼铁法’,这炉子比寻常炼铁炉高了五倍有余,内膛用耐火黏土层层夯筑,再以铁箍加固……”
朱元璋微微颔首,粗糙的手指抚过炉壁上凸起的铁箍纹路。
自从得了系统,朱元璋可是收获了不少好东西。
其中【高炉炼铁】与【长管火炮】正是朱元璋最为看重的。
今日一大早出宫,就是因为大明朝的第一座高炉,今日总算是建成了。
想当初,这高炉图纸上那些古怪的符号与尺寸,连工部最老练的匠人都看不懂,若不是找到楚轩请教,这高炉怕不是到现在都建不起来。
按照系统给出的说法,只要是高炉炼出的,哪怕是生铁,质地都要比寻常精铁还要坚韧三分。
更别说,如果冶炼技术过关的话,高炉甚至还能首接练出刚来!
“开炉!”朱元璋突然道。
随着一阵号子声,工匠们拉动铁链,炉顶的闸门缓缓开启。
炽白的铁水如熔岩般倾泻而出,流入预先挖好的砂模中,腾起的蒸汽瞬间模糊了众人的视线。
朱元璋却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任由热浪扑面而来。
“好铁!”随行的徐达忍不住赞道。
等到铁定冷却,朱元璋拾起一块,屈指轻弹,竟发出清越的铮鸣。
朱元璋嘴角微扬:“传旨,即日起,工部所有兵器作坊,全部改用高炉炼铁。”
离开高炉区,一行人又转至西郊的火器试验场。空旷的校场上,三门黝黑的铁炮静静架在土垒上,炮管细长,形制古怪——这正是朱元璋按系统图纸命人秘密铸造的“长管火炮”。
兵部尚书茹瑺擦了擦额头的冷汗:“陛下,此炮管长两丈,重三千斤,装药五斤,可发十斤铁弹……”
“试射。”朱元璋打断他。
炮手们手忙脚乱地装填火药、压实弹丸。随着引信嘶嘶燃烧,所有人都不自觉地后退数步——除了朱元璋。他负手而立,眼睛死死盯着那黑洞洞的炮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