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远不以为意的挥挥手:“什么怎么办,又不关咱们的事,走了,继续赶路。”
文益收闻言,将刀收进刀鞘,招呼一众护卫:“撤了。”
姜远等人回到茶棚,也没了休息的心思,骑了马继续赶路,心里却翻来覆去想,到底是谁要杀藤原次郎。
姜远不知道的是,就在前两日,藤原次郎的使节队伍也曾在高塘村的茶棚中暂歇过,且还过了夜。
茶棚中的那些破损的桌椅板凳,就是倭人使节团拆来烧的。
话分两头,且说藤原次郎从荀府出来后,面上带着邪恶阴森的笑,看了一眼荀府的大门,这才上了马车,带着十来个武士扬长而去。
他已然捏住了荀封芮的软肋,不怕荀封芮不合作。
藤原次郎着急回国,一是想让盗取火药之事过去了再说,免得败露后被大周皇帝砍了脑袋。
二者,倭国王庭生了动荡,藤原次郎做为亲王,自然要回去争上一争。
藤原次郎要回国,也要先从燕安走陆路至济洲,因为他们的船停靠在济洲漕运司衙门码头。
却不料藤原次郎的队伍刚出得燕安不久,天便又下起了大雪。
寒风夹杂着雪粒子,打在脸上如针刺一般,使得藤原次郎的队伍走得极慢,一天不过行了五十里不到。
赶了两天的路,才终于到了高塘村。
高塘村虽然地处三条官道的交岔口,但除了一些卖吃食、杂货的摊子与店铺之外,并没有客栈。
路过此处的客商旅人,一般只会在此打个尖歇息一番,要过夜的话都是赶往丰邑县城。
藤原次郎等人到得高塘村时,天已经黑了,在找不到客栈的情况下,本想借住村民家中。
但奈何这年头并不太平,高塘村的村民见得藤原次郎一行人奇装异服,哪敢收留。
藤原次郎又不敢在高塘村强占村民的房子,他们只有十来个人,若是在这里作乱,只怕别想活着离开。
村民们可不会管他是哪国使节。
藤原次郎无奈之下,只得自寻避寒之地,恰好就寻到了高老头的茶棚。
这茶棚虽然破败,但却也能避避风,也便将就了,若是不雪了,再有一日就能到济洲。
只要上了船,那便暖和了,藤原次郎靠着火堆,已经在想着船上艺伎的歌舞了。
谁料,藤原次郎在高塘这一歇,就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