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塘村与他犯冲,每次到得这里多少都会发生点事。
但此时战马奔驰了一上午,人可以不休息,战马也是要饮点水的。-d_q~s?x.s`.`c`o!m!
“好,在高塘村歇息半个时辰。”
姜远叹了口气:“让人去买点香烛,祭拜一下虎子、石头与毛三,还有那卖茶的高老头祖孙。”
文益收点点头,让一个护卫在高塘村寻了家杂货店,买了些香烛纸钱回来,一行人径直到了高老头的茶棚前。
此时的茶棚已破烂不堪,茅草盖的屋顶也被积雪压塌了一部分。
想来,因为这茶棚中死了人,哪怕这茶棚所处的位置极好,也无村民愿意在此重立炉灶。
姜远进得茶棚,见得只不过二三个月时间,这里便变得如此破败,也不由得唏嘘不已。
茶棚中本来有些破损的桌椅,也不知是流浪的乞丐,还是过路的客商旅人在此歇过脚,已将桌椅拆了当成柴烧掉了,只在茶棚的中间位置留下一大团灰烬。
姜远接了香烛,在茶棚中点了,与文益收等护卫四处作了作揖,祭拜了一番后,也打算在这茶棚中歇息一会。
几个护卫拾了些别人未烧尽的板凳腿桌板什么的,重新生起火来。
又有两个护卫前往茶棚后的林子中去拾干柴,这么冷的天,没点火烤烤是万万不行的。
姜远将清宁送的油条拿出来分了,就着那点微小的火烤了烤,也算是吃口热食了。
文益收不知从哪找来一口烂铁锅,捧了积雪装在里面,准备烧一些热水。
所有人都有些沉默,毕竟曾在此处失去了三个兄弟,如今茶棚还在,但曾经的兄弟却已不在了。
“东家!”
姜远刚咬了一口油条,茶棚后面传出一声急呼。
文益收与几个老兵本能的快速起身,手已按在了刀柄之上。
刚刚去树林捡干柴的两个老兵跑回来一个,从窗户探进头来,急声道:“东家,树林里有尸首!”
姜远三两口将油条吞了:“走,去看看!”
文益收等人听得有尸首,如临大敌,纷纷抽了横刀将姜远护在中间,往树林中而去。
不怪文益收这般紧张,实是这高塘村对于他们来说就不是什么善地,上次姜远就在此处遇了刺。
姜远进了树林,就见得一棵苦楝树下躺着两具尸首,另一个捡干柴的老兵手持着横刀,正蹲在尸首前查验。
“东家,是两具倭人尸首。”
那捡干柴的老兵见得姜远过来,站起身来禀道。
“倭人尸首?”
姜远愣了愣神,快步走至那两具尸首前一看,见得尸首的发型与穿着,果然是两个倭人。
“东家,此处应该发生过一场激战,您看!”
文益收指着旁边的一处树杆,只见上面镶嵌着十数枚锯齿狗牙镖。
且,地面上的枯枝败叶凌乱不堪,不少掉落在地上的树枝,切口平滑整齐,显然是被利刃斩断的。
一个老兵细细查看一番:“此处定然发生了一场混战,从地面上的痕迹来看,对战双方至少在二十人上下。”
姜远蹲在那两具尸首前打量着,从尸首身上的尸斑来看,这两个倭人死亡的时间不低于两日。
文益收也蹲下来查看一番:“东家,这两个倭人一个咽喉中了一刀,另一个心口中了一刀,刀口整齐平滑,显然是高手所为。”
姜远摸着下巴道:“你能凭伤口看出来,是何门何派的武功么?”
文益收摇摇头:“这个小的看不出来。”
姜远站起身来思索着,在燕安的倭人只有藤原使节团这一队人马。
姜远曾在朝堂之上挑拨七国使节,让他们彼此猜疑防范,如今在这里发现两具被杀的倭人尸首,就有点意思了。
“难道真有他国使节动了歪心思,想将藤原次郎宰了,以此嫁祸给大周?”
姜远琢磨着,仔细想想又觉着不对劲,如果真是他国使节想挑起大周与倭国的战端,应在燕安动手才合情理。
此处距离燕安一百多余里,大周怎会认这个账。
若要以此就让倭国与大周开战,怕是有些难度。
七国使节不是傻子,怎会真干这种事,要杀也是杀图门才是最合理的,怎的就朝藤原次郎下了手。
“东家,现在咱们怎么办?”
文益收见姜远摸着下巴沉默不语,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