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惊叹,也引不起吴歧一丝一毫的兴趣。
一来,少爷是吃过见过的人,刘姥姥进大观园什么的,完全不可能发生在少爷身上;二来,越是美好的事物,就越是要警醒、警醒、再警醒!
这处主人家的居所,地面由两块大小不一,上小下大,足足有一个体育场那么大的正圆形青石板,叠加在一起构成。石板有两级台阶连接上下,上下两层石板,各围有一圈长明宫灯。
此殿虽无外墙,物什皆为外摆,却能看出主人家的文人雅趣:石板上面那层,作为主人日常所居,有两张并排的矮几,矮几上各有一张瑶琴。其后是主人家的矮床,被青石板微微垫高,床上有青色帷幔,饰以蛇形纹饰和青鸟吊坠。
此外,居所里还有宝鼎、铜镜、香炉、青石屏风,各式青铜雕刻、玉石摆件,和大量或码放整齐,或略显散乱,好像有人刚看过的竹简。
吴歧扫过竹简上不知是西王母国,还是什么地方古文字的字体,实在懒得看,不过通过这上面略显抽象的简易图案,倒能知晓这竹简里的内容,大致是关于天文历法、药物试验、大型祭祀之类——以此处是祭司所居之所来看,祭司的寝殿里会出现这种书籍,非常合理。
但若说这里有什么东西,最能引起吴歧注意,无疑是呈环形围绕此间的上百跽坐人俑。
这些人俑有男有女,大小、样式皆与与他们一路而来的女俑相仿,每个都高约4-50公分,上衣下裳,鹅蛋圆脸,弯唇上翘。
男俑均束发髻,或手持,或平置,或身旁侧立各式各样吴歧见过、没见过的乐器。光吴歧能认出来的体鸣乐器,就有青铜制造的镛(表示节拍的大钟)、鎛、甬钟、钲、铎、钮钟、铃和石制的磬九种;其次还有气鸣乐器:骨笛、铜角、埙和骨箫等四种;再次还有:箫、笙、篪、鼓、琴、瑟等,不一而述。
吴歧甚至还在某个男俑身边,看到一组等比例缩小的编钟,还特么是十三枚一组的。
要知道编钟作为古代大型打击乐器,一般是大小三枚组合起来,到春秋末期和战国,数量逐渐增多,有九枚和十三枚的组合。我国出土的第一套十三枚编钟演奏的《东方红》,随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
我滴个乖乖!
吴歧震惊的眼睛瞪得溜圆,要说这里有什么东西,对他来说是无价之宝,让他想无组织、无纪律做出一些不合身份的事,绝对是把这套编钟,连带编钟旁边那个男性木俑,一起连锅端带走。
这些男性木俑,一看就是乐师啊!还特么是个大型乐团!这祭司一看就喜好音乐,没准儿自己在这方面也颇有造诣,是个大师。
再看其他那些女俑,皆是二八少女,最多不超双十年华,上半身做着各式各样的动作:小五花、盘腕、云手、穿手、顺风旗、提腕压腕、绕腕推腕等,体态风流,宜喜宜嗔,看样子是舞姬。
这些舞姬,对吴歧也有一定吸引力,只是在看到刚才那个身边带编钟的男俑后,这种吸引力就降了一截,变得乏善可陈起来。
不过整体来说,他还是很感兴趣,对这些人俑兴致勃勃,看他们的眼神也亮晶晶的。毕竟他喜欢收集各式各样的模型摆件,是个手办达人。这些跽坐人俑,也算得上是古代版的“手办”,还是整套上百人的大型歌舞团,怎么能让吴歧不激动?
想想少爷心里又有些发酸,像洽了一万吨新鲜柠檬:当古人真好,尤其是古代的统治阶级,养个这么大规模的歌舞团,没事接着奏乐接着舞什么的,想想都爽!
哎~~
但这种想法,以他的身份,着实要不得。
且看这些“手办”个个眼中无仁,眼睛是黑洞洞的弯月形,怎么看怎么诡异恐怖,吴歧就打消了不管不顾收集一个的念头。
这玩意儿什么都好,就是搁床头,晚上有点儿睡不着觉啊……
就在吴歧这么想的时候,胖子的一声惊呼,引起所有人的注意:“我嘞个去!吓死胖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