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雨的巧妙运用二胡的“换把”和“颤弓”技法,使音区在高低之间切换时充满张力——低音区的厚重如黑暗笼罩,高音区的清亮似月光刺破夜空,这种明暗交织的音色对比,恰似他对人生“苦与乐”的辩证思考。
苏雨在演奏时,将二胡琴筒贴近胸口,让琴声与心跳共鸣,这种身体与乐器的交融,使《二泉映月》超越了技巧层面,仿佛成为灵魂的独白!
当一曲《二泉映月》结束,金厅之中的很多观众甚至都哭出了声音。
也不知道这首曲子让他们想到了什么,不过那种共鸣应该是演不出来的。
而舞台上,苏雨的表情也异常的复杂,直到旋律结束,仿佛都没有从曲子中真的走出来。
确实对于苏雨来说,今天的每一种乐器,他都可以亲自登台演奏,而且效果上绝对不比他请来的民乐大师们弱上什么。
但是每一次全身心的投入到曲子与旋律中之后,苏雨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走出来。
如果连续演奏不同的曲子与乐器的话,情感的表达上就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
这是追求尽善尽美的苏雨,不愿意看到的。
而且如果曲子都是一直悲伤走向的话,那对于听众们的影响也不小。
所以在《二泉映月》之后,苏雨准备了琵琶曲——《十面埋伏》!
这首描写楚汉战场的音画史诗《十面埋伏》是华夏琵琶武曲的巅峰之作,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乐曲以宏大的叙事手法,在琵琶的四弦上再现了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中“垓下之战”的惨烈场景。
作为传统琵琶曲中最具戏剧性的作品,《十面埋伏》通过复杂的演奏技法,将战争的号角、铁骑的嘶鸣、将士的呐喊熔铸成一部音画史诗,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中的战争交响曲”。
而苏雨这一次请来的是华夏琵琶演奏大师,赵聪。
当一袭青花旗袍的赵聪怀抱琵琶坐下之后,现场观众一旁哗然,因为这具有东方气质的琵琶大师也太美了吧?
喜欢文娱声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