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为一代雄主,纵然疯癫昏暴,也必留有后招,至少在他死前,不要做异样的打算。”
王昕是个实在人,这也是自家,就好好跟弟弟分析眼前的局势:“拘押上党永安二王只是个开始,其身况愈下,要铲除之人便愈多,你等若是为他所察,莫说我们王氏,就连常山王、长广王,甚至是太后,都难免被牵连。”
王晞没说话,抚摸身上的伤疤。他曾被发配到制甲的作坊为奴三年,在那受尽了折磨,即便没有兄长王昕被杀之事,他也要向高洋复仇。
如果能在高洋死前逼宫,让他亲眼看见自己杀人无数、想要守护的皇位被弟弟夺走,那将是王晞最快意的报复,也是他借着高演爬上齐国高层的机会,当初东晋有个王与马共天下,而今的齐国未必不行。
他可是秦相王猛的子孙,像祖先一样官拜丞相,辅佐君王,实在是巨大的诱惑力。
举国听之,间者必死,虽名君臣,实为腑肺,己才尽用,追从前圣,可是王晞的夙愿!
高演就是他选中的苻坚,苻坚曾发动政变废黜当时的秦主苻生,就连政变夺权这回事,都像是上天给他准备的剧本。
届时,与高演君臣一道谋画天地,西征伐周,再转道消灭不如东晋的陈国,一统天下,他就会成为与姜尚、张良齐名的谋圣,名垂青史、千古楷模!
太子高殷,只是这个宏伟梦想中的不协调音,只需轻轻拨开,就构不成阻碍。
“不要小瞧太子。”
王昕打断弟弟的幻想:“我观他近日行事,与以往大相径庭,写三国、开文馆、揽兵马、收二王,文襄庶子也被他捏在手中,羽翼渐丰。城中忽起谣言,内容直指长广王,你想想,何人敢针对他?”
王晞听得心头沉重,王昕拨弄炉中之火,火势忽涨三寸,燃起诡谧的氛围:“你再想想,如果没有天子默许,怎会流传甚广?”
“所以你贸然闯进这笼网阵、是非场,岂不是自寻死路?”
不知是不是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此刻的王昕言辞犀利,分析鞭辟入里,给弟弟狠狠浇了一头精神冷水。
“这里面最让我惊讶的,不是救我,也不是救二王,而是这本《三国演义》。”
在高殷写的三国演义中,刻意将宗教的剧情做了划分,凡造反、动乱相关的剧情都给了道教,一方面是彼时佛教还没传播开来,这些剧情历史上确实属于道士,而是齐国已经没有道士了,宣传他们作甚,于是为了讨好佛教,高殷将那些偏好的宗教人士写成了僧侣。
同时,为了吸人眼球,高殷还在其中加入了轮回转世的设定,如孙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之转世,曹操则是王莽托生,因王莽杀子,所以天道故意让他投生为阉人之后。
至于刘备,那自然是毫无争议的汉高祖刘邦……之子刘盈的转世了,因被母后所控、郁郁而终,所以皇天让他到四百年后匡扶汉室,接续汉统,又派遣韩信彭越英布的转世守护刘备,也就是关羽张飞和赵云。
而吕雉转生为吕布,与刘备在小沛厘清前世未完的孽缘,吕布夺取刘备的徐州,正是刘盈偿还吕雉的恩德。
这种灵魂嫁接的设定在南北朝还是比较新奇的,且此时同为三国,所以《三国演义》出世不久,就已经在民间获得追捧,王昕等文士都能感觉到,太子在书中,字里行间内,极尽所能地将刘备和高欢高洋联系在了一起。
比如刘盈转世这个设定,在吕后那边,刘盈是嫡长子,但从刘邦这边算,实际上刘邦的次子,暗和了高洋是高欢次子,又是此时娄太后实际上的嫡长子的关系。
这是一种隐晦的写作手法,将要突出的人物特质拆分成两至三个角色,“曹操”承接了河北根基与多谋善断的属性,而“刘备”要弘扬的是其匡扶汉室的大义和魅力,“孙权”体现的又是他承接父兄基业的属性。
在看客的脑海中留下这些特点之后,将目光移回现实,把这些属性重新组合,就会发现两个严丝合缝密不透风的对照人物,高祖高欢与齐主高洋。
接着再使用同样的手法,将凉州人物写得尽可能卑劣,譬如董卓是远超梁冀霍光的乱臣贼子,出身陇西大族,与诸豪帅结交,平黄巾时曾与刘备相遇,刘备欲杀之,为人劝阻而止,恰好对应现实中高欢曾与宇文泰打过照面,后高欢想留下宇文泰,宇文泰侥幸逃脱的旧事。
之后董卓入主洛阳,挟持天子,曹刘孙则在关东联军一同抵抗董卓军,董卓不敌,烧洛阳退守长安,指东西魏相争,西魏势弱。
而后废少帝立献帝,对应孝武帝元修西奔宇文泰,宇文泰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