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也是兴致勃勃的看向他。
没办法,要不是听温荣此言,他们还真不知道百濮女君和部族首领间还有这种往事,如若此言非虚的话,倒是值得去利用利用,不过将其灭国他们倒是不想,挑起内斗让他们无暇他顾就行。
“……就家传的,只是当初离开上京的时候有些仓促,在青州的日子也多为悬心,一直没有来得及将它整理出来,殿下若有兴趣,待我修书一封带回青州,让犬子送来即可。”虽然疑惑他们怎么会对这个感兴趣,温荣还是谨慎的回答了虞煜的问题,只是说话的时候忍不住摸了摸鼻子,有些心虚,这书到他这辈确实算是家传的,但实际是他爷爷那辈不知从哪里打劫过来的,绿林出身不喜文墨,劫到家中就随意搁置,他也是闲极无聊才从一堆破烂中将其翻了出来,读过之后便束之高阁了,如今见太子感兴趣,断没有不献上的道理,还可借机让儿子前来效力。
“那孤就谢过温将军了,不过你也别担心,不白要你家藏书的,万书阁抄录完毕之后,自会将原卷奉还,你闲暇之际,也可到万书阁五楼中挑选几本没有流传在外的典籍,让阁中人为你抄录之后带回家中翻看,这也算……”虞煜想了想,接着说道,“知识共享吧。”
“多谢殿下恩典。”温荣虽对典籍不感兴趣,但也知世家大族对此多有看中,五楼都是太子属臣和锦州世家贡献的藏书,比他一本《风物志》贵重不知几何,虽是抄录本,但也是当世难求之物,眼见虞煜并没有对自己让儿子前来的事情提出异议,当即欣然应允。
只是依旧不知太子对他的献策有何看法。
似是看出了他的疑惑,虞煜紧接着就说道:“将军此计甚妙,只是不得为之。”
“不得为之?”温荣更疑惑了,对待这种敌国难道不该是一灭了之吗?怎么还能不得为之?他本以为大小国之间就和他们山寨的倾轧一样,现在看来,好像又有些不同。
不过他向来好学,也不怕别人因他寡知而耻笑,当即就向虞煜询问了不得为之的原因,只要弄懂了其中的门道,他以后就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听到温荣相询,虞煜也不藏着掖着,看着天色还早,就将其中的原因和他细细说了一下,这下受益的不止是温荣一人了,其他或有所感但一知半解的人也弄清楚了其中的缘由,傅泓一边听虞煜所讲,一边捋着胡子微笑,对面的姜泽无意看了一眼,发现他开心得胡子都要飞到眉毛上了。
难得见到他这幅模样的姜泽也忍不住笑了一下,没想到傅泓还真的会有满意的表情出现,将虞煜话中所讲和自家世代相传的藏书对比起来,发现的确如此。
毕竟百濮和锦州还隔着龙眠山脉,中原朝廷想要掌控它实在太难,现在的百濮虽然会和他们起些争端,但对比北方的戎狄,这些争端的次数少得简直都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每次都是趁着大雍有难之时才敢出击,又每次都渡不过巨川就被打回去了,他们除了对锦州有威胁外,就再威胁不到其他的州府了,要是将他们灭国,自己的手又很难伸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管理,时间一久,再被其他彪悍成性的人将它占领,那大雍岂不是除了戎狄之外,又要再多了一个恶邻,听说它的邻国乌蛮,可是不好相以,相较之下,留着它还比较好一点,这个是百年前那一战大雍没有将他们直接灭国的原因。
不过他们殿下还真是越来越有为君者的风范了,竟然可以自己琢磨透这一点。
完全不知道原书中百濮对锦州连年发动攻击的姜泽如是想着。
其余人边听也边感叹温荣不愧是太子妃麾下第一人,第一次向殿下献策就这么有干劲,一张口就是灭国之计,要不是因为多番考虑觉得还是留着百濮比较好,他此计绝对可行。
“那我们就只能采取重金以诱的方法让他们展开内斗了?”听了虞煜的解释,温荣恍然大悟。
“这个方法确实是目前解决百濮之祸的最佳方法,只是使臣人选还需斟酌,我们对百濮的情况不熟悉,一旦被女君发现,此计就会付之东流,反而得不偿失。”而且此计耗时较长,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施完成的,所以锦州还是会有一段危险的时间出现。
后面的话虞煜没有说出来,因为在此形势下确实难解,如果想要锦州安稳如现在的话,他就需分兵行动,留下一半兵力镇守锦州的同时,还要留下能力足够出众的大将调度,但他们前往中原是奔着逐鹿去的,他手中的兵力和将领虽较之前有所增加,但在中原各势力面前还是不太够看,就算前段时间的巨川之战俘虏了整个船岛近十万的士卒,他也不敢直接让他们来协助镇守锦州,还得带回中原多加训练才可投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