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论亡国太子乱世苟活的可行性 > 分卷阅读272

分卷阅读272

对其的重视,随他去吧。

想通之后的卫衍不再反对,行了一礼就退回自己的坐位处,岑柘等人虽觉虞煜在子嗣上的想法不妥,但战斗力最强的傅泓和卫衍都败退了,他们也就不继续讨太子的嫌了,表面应诺,心底的想法却和卫衍一样,反正太子妃已到了殿下身旁,只待来日水到渠成即可。

见文臣不再有意见,虞煜想起傅泓刚刚说的话,又再次询问了武将们的意见,面对姜泠独得一州的功绩,只在锦州小打小闹过的武将们哪敢有什么意见,一致认可了姜泠的功绩能封左将军。

他们对此虽有羡慕,却也不嫉妒,相信虞煜既能封赏有功的太子妃,也一定不会忘记他们这些臣子,中原各州郡散作一团乱麻,建功立业的机会还在后面。

经过众臣的全票通过,尚在历州还未回转的姜泠就获封了左将军一职,跃居成为虞煜军中武职最高者。

112 第 112 章

◎灭国之计◎

商议完姜泠封轶一事后, 虞煜又继续和群臣讨论此次集议的第二件事情,迁军历州。

这倒是众人在得知历州被收复后最关心的问题,毕竟他们的主旨是光复大雍, 锦州的日子虽好, 却只是偏安一隅, 要是一直困守在此处的话,对他们的事业并没有任何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听闻姜泠收复历州之后,他们每个人浮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把大军迁移过去, 牢牢把住历州这个据点, 以此向北推进。

关于迁军一事, 就算虞煜不提, 他们也会主动进言, 如今一听虞煜主动提及, 再没有不答应的了, 若是要拿下中原的话, 历州的位置可比锦州好太多了。

只是,锦州位置特殊,外有百濮虎视眈眈,内有见风使舵的世家大族,若是他们的大军一旦撤出锦州, 这二者必会趁着州内兵力空虚之时卷土重来,虽锦州之上多有利器加持, 但也抵不住他们里应外合之力, 而那时他们的大军又身处历州, 前来援助又要数日之久, 只怕赶到锦州渡的时候, 自己手中修建起来的防御工事,已经开始防御自己了。

历时三年的精心图治之地,一朝转手于他人,这是想想都接受不了的事情,更何况他们来日打天下,还需要锦州的矿山和粮仓来维持大军的用度,还有在太子手中才出现的学府、书籍和造纸术,也是今后他们在中原立足的一大根本,眼看人才和钱财都即将转化,哪能拱手送人。

迁军历州是势在必行之事,但锦州的安稳也是不可忽视的。

从可以重回中原喜悦中清醒过来的众人,又开始冥思苦想可以在大军离去后依旧能让锦州维持现状的方法,只是想来想去,都觉得州中世家易矣,外敌百濮却着实难除。

虽然对方在上次战败后就再无动作,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觑觎锦州之心不死,一旦他们将重心放在中原,对方趁虚而入必是定局。

得找个一劳永逸的法子,让他们无法再对大雍出兵。

“我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因姜泠此去只点了韩破山一将相随,骂人不如其难听的温荣就留在了锦州,现也坐在武将之列听令,见群臣对百濮有些束手无策,想起以前从家中藏书上看过的百濮风物,忍不住出言献策。

“不知温将军有何妙策?”

见温荣发言,虞煜和群臣都来了兴致,虽然都明白一般说“不知当讲不当讲”的话大多都是不当讲的,但抵不住他们好奇太子妃的部下会献上什么样的计策。

“我年少时曾在一卷《风物志》上看到过有关百濮的描述,他们虽然共推女君为主,但其中大小部族林立,分管自治,很容易滋生出不臣之心,我看的那卷书中就有女君为了稳定政局,曾十日内以谋鸠杀大小首领数十人的记载,双方矛盾源远流长,只是百濮的女君一直牢牢掌控着兵权,而各部族又因文化和信仰不同,互不往来,导致他们一直无法形成联军对抗女君,若我们能派人去以重金为诱,串联部族们一起反抗女君,百濮必定陷入内忧之境,再无暇对外出兵,若觉得到此还不把稳,我们还可趁着他们内斗之际,派兵突袭将其一网打尽,直接将百濮也纳入大雍的版图。”

温荣说完,见众人皆不言语的看着自己,心头顿时有些打鼓,小心翼翼的请示虞煜:“不知殿下觉得此计如何?”

没想到他左等右等,也没有等来虞煜的回答,要不是注视在身上的目光一直都在,他还以为自己被忽视了,正打算悄悄抬头当自己没有说过此话之时,却听在他献策之后一直没有说话的虞煜问道。

“请问温将军是从哪里得到的《风物志》,缘何会对百濮境内之事描绘得如此详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