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思索间,阿古拉在城门处发现了更惊人的东西——一块刻着\"永嘉三年,工部侍郎王远之监造\"的石碑!
\"王远之?\"其其格挠挠头,\"这名字好耳熟......\"
\"是王琼的父亲。-零\点~看_书\ .更¢新.最/快?\"叶明声音冰冷,\"看来王家的阴谋,从三十年前就开始了。\"
突然,城中传来机关转动的轰隆声。湖水开始上涨,迅速漫过众人的脚踝。
\"不好!有人启动了防洪机关!\"铁手先生大喊,\"快撤!\"
众人拼命往回跑,身后的湖水越涨越高。就在他们即将被淹没时,其其格发现了一条向上的阶梯。
\"这边!快!\"
阶梯尽头是一间石室,墙上挂满了西域水系图。最中央的图纸上,标注着三十六处水源控制点——其中二十八处已经被朱笔圈红!
\"北燕已经控制了大部分水源......\"叶明倒吸一口凉气,\"必须尽快通知朝廷!\"
石室另一头传来脚步声。叶明示意众人隐蔽,自己则握紧了佩剑。门被推开的瞬间,他猛地将剑刺出——
\"叶大人且慢!\"
剑尖在来人咽喉前停住。月光从通气孔洒下,照亮了一张熟悉的面容——竟是三年前在安阳并肩作战的顾长青亲卫!
\"你怎么......\"
\"王爷派我暗中保护大人。^微·趣`小?说~ -无?错-内+容\\"亲卫低声道,\"北燕近日在边境增兵,王爷怀疑与水源有关,特命我前来报信。\"
叶明心头一震。若让北燕完全控制西域水源,整个北境将不攻自破!
\"立刻返回黑水州。\"他当机立断,\"其其格,你带《西域水经》连夜赶回安阳,让铁手先生按图研制新式水车。\"
\"那大人您呢?\"
叶明望向石室中央的沙盘,上面插满了代表北燕驻军的小旗。
\"我要去会会西域三十六国的使者。\"他拿起代表安西都护府的令牌,重重按在沙盘中央,\"是时候重建都护府了。\"
《北境水利志》的最后一页,叶明用朱笔写道:
\"永嘉十七年冬,于死亡之海下得见龙城。方知水利之重,关乎国运。西域得失,系于一水之间......\"
远处的地平线上,朝阳正冉冉升起。新的一天,新的战役,即将开始。
随后叶明安排人继续修建都护府遗址这边的水利,他自己带人回到了安阳。
安阳府的秋天总是来得格外早。叶明站在新建的观稼台上,望着眼前翻滚的金色麦浪。
年前栽下的抗旱麦种,如今已经推广到整个北境,连最贫瘠的山地都迎来了丰收。
\"大人,户部刚送来的文书。\"陈瑜快步走来,手里捧着一卷加漆封印的竹简,\"今年北境十三州的粮税统计出来了。~看¢书-屋\小_说~网` -免^费¨阅!读`\"
叶明解开丝绳,竹简\"哗啦\"一声展开。当看到末尾的数字时,他的眉头舒展开来——比去年又多了三成。
\"好,好啊。\"叶明轻轻抚过竹简上密密麻麻的墨字,\"传令下去,明日召集各州粮长议事。\"
陈瑜欲言又止:\"大人,还有一事...京城来了位大人,说是奉旨巡查农事。\"
叶明手上的动作顿了顿。自从王琼倒台,朝廷已经两年没派过巡查使了。
\"来人是谁?\"
\"姓周,自称是户部新晋的郎中。\"陈瑜压低声音,\"但属下看他随行带着工部的匠人,不像是单纯来查粮税的。\"
叶明若有所思地望向官道方向。秋风卷着几片落叶从他肩头掠过,带着一丝莫名的凉意。
---
周郎中是个面白无须的年轻人,说话时总喜欢捻着腰间玉佩的流苏。接风宴上,他绝口不提巡查的事,反而对安阳的丰收赞不绝口。
\"叶大人治农有方啊。\"周郎中举杯笑道,\"听说您培育的新麦种,连盐碱地都能种?\"
叶明谦虚地摆摆手:\"是安阳百姓勤劳,下官不过尽了本分。\"
\"大人过谦了。\"周郎中突然话锋一转,\"下官离京前,听司农寺的人说,这麦种若是推广到江南,产量还能翻番?\"
叶明心头微动。江南水田与北地旱作截然不同,这周郎中显然不通农事。
\"麦种改良非一日之功。\"叶明不动声色地解释,\"北地抗旱的品种,到了多湿的江南反而容易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