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的湖北省还要广袤些。
只是土地虽然广袤,但百姓没有馀粮开荒,朝廷则是因为北方的旱情和不断进行的战事而无法支持钱粮给百姓,山南东道的百姓自然就过得差些了。
若是刘继隆能象此前一样,继续调拨粮食给百姓用作开荒粮,开荒所得熟田尽皆作公田均分给百姓,那山南东道的百姓便能过上好日子。
这个道理不只是用在此处,而是用在关东被战争所破坏的诸道各处。
这般想着,刘继隆也走到了此处军营的食堂,而这食堂主要是以青砖灰瓦的厨房,以及搭建草棚,摆放板凳,围上三尺竹篱笆的草棚组成。
草棚内摆放诸多桌椅板凳,青砖灰瓦的厨房露出一面墙壁,摆上桌子,桌上布置木质碗筷和五大桶的米汤肉菜。
此时已经有兵卒提前到来,并且已经吃饱喝足。
见刘继隆他们到来,他立马起身作揖,继而看向曹茂,仿佛在说饭菜安全可食用。
曹茂满意颔首,刘继隆则是上前拿起木碗可筷子,走到木桶前打量起来。
粟米饭、萝卜汤、炖煮的鱼片和炒制的野菜摆在他面前,他用打菜的勺子试探,但见桶内多鱼片而少汤汁,不由满意点头。
在为自己打好饭食后,刘继隆便坐到不远处,安静看着兵卒们进入食堂,排队打饭后各自坐下休息,基本都选择了远离他们这一桌。
若非军中有条例,恐怕他们周围那几桌的兵卒宁愿去角落蹲着吃,也不敢在他们旁边吃。
刘继隆没有开口说什么,只是看着庖厨内将五大木桶换了又换,五十几个庖厨在厨房内来回奔走,直到半个时辰后才渐渐慢了下来,而来到此处的一千多兵卒也纷纷吃饱喝足,继续走出食堂,被安排去休息去了。
在兵卒尽皆离开后,刘继隆才看向马彰询问道:“此处将士的汤饭钱,每月折合多少,与标准相比较如何?”
汤饭钱则是入伍将士的伙食费,由朝廷调拨钱粮发给各道,各道再发给各地军营。
“营内弟兄,每月所耗费汤饭钱为三千贯,这是去岁腊月都督府定下的数额。”
马彰如实交代,刘继隆则是询问道:“这点汤饭钱,是否足够弟兄们吃饱?”
“自然是足够的,甚至多有结馀。”马彰回应的同时,又干脆为刘继隆解释起了当地的情况。“荆楚多食鱼虾及肉酱,许多东西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制作,而军营之中庖厨却懂得如何炮制,故此许多在南阳百姓看来极贱的食物,在我军手中都能买来作为饭食。”
“当初李都督尚在山南东道时,便令军中骗匠去各村传授骗猪育肥之法,这些村子送来的肉食也按照高出市价来收,百姓得了利,弟兄们也得了肉食。”
“如今南阳城外的各个村庄,皆与军营有了往来,三十几个村子,每日多则送来十馀头猪羊、少则六七头。”
“虽说无法让将士们吃个尽兴,但肉食却是不缺的。”
见马彰说的如此之好,刘继隆不免询问道:“当地物价如何?”
“牛羊每斤二十二钱,猪肉二十钱左右,肥鸡二百钱,野鸭百八十钱,大鹅四百钱,各类菜价不一,但每百斤多在八钱到三十钱上下。”
马彰如实介绍,同时还为刘继隆解释当地的工价。
“邓州境内,雇工每日工钱仅需十钱,工匠则多在五十钱到百钱不等。”
没有什么技术,单纯出卖力气的工种,无疑是各种工种最便宜的。
但凡掌握门手艺,基本都能得到几十乃至上百枚工钱,吃肉喝酒皆不愁。
只是这个时代,想要当工匠,要么就是去衙门当学徒,要么就只能自己掏钱给民间匠人当学徒。没关系和钱粮,便是想学门手艺都无处去学,因此当兵就成了各地百姓最向往的职业。
“倒是不错了。”
得知邓州百姓的情况,刘继隆便大概了解了整个山南东道百姓的情况。_j_i*n*g+w`u¢b.o?o.k!._c`o_m*
毕竟邓州和唐州遭受秦宗权祸害不浅,若是如今都能发展的如此,那更别提其他地方了。
刘继隆见状起身,随后看向远处已经走远的新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