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颁布天下,大赦一批犯人
朱祁钰站在当中,深吸了一口气,从袖中拿出玉圭,略微弯身低头行礼,表示心中恭敬。#?兰°?e兰D文?t学 接着在太祖旁边的左右位置,分别是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几位先祖。他一一点头致礼。当目光转到朱棣的位置上,他又庄重地施了一礼,其余两人却只如没看见。 随后他转身,拿起了香烛点燃,放进供桌前的铜炉之中。 轻声说道: 朱祁钰站在这里,对着列祖列宗开口说道:我朱祁钰想说,大哥朱祁镇被小人迷惑,致使边关失利、江山受损,如今大明已走到风口浪尖;若不是我接下了皇位,恐怕国家早已沦陷。如今我坐在皇帝的位置上,列祖列宗既然能庇佑大明江山,为何不降天雷惩罚他呢? 没人把这些话说记下来,因这大殿之上,空空荡荡,只有朱祁钰一人。 他说完了这番话,又回头瞧了瞧朱元璋的画像,心里想,太祖的面容真是庄严俊朗。 等出了中殿,朱祁钰朝着宫门外走去,准备正式举行向上天与祖先告祭的仪式。 庄严肃穆的宗庙大门缓慢打开,他走到了外头。 高高的阶梯前面,整齐排列着仪式用的仪仗队伍,自殿堂平台起,直列至宫门之外,一派秩序井然的样子。 仪仗队最前方站立着四位妇人——孙太后、钱皇后、吴贤妃和汪王妃。 她们都身穿同一等级的祭服,外观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庄重的乐曲缓缓响起,朱祁钰一步一步走上阶梯,千万双眼睛全都望向他。他的身上是一件皇袍,长长的衣襟随着脚步微微晃动,眼前的珠帘轻摇,视线有些受阻。 身旁的内侍递上了点燃的香条。按规定,此刻不能和身边的人交谈,也不可低头调整服饰,只能平视前方。他接过香之后,其他的供品也随即被呈上来。 渐渐地,音乐停止。·x\w+b^s-z\.?c`o,m/朱祁钰将香高高举起,稍为低头,庄重地了香炉之中。 这时,礼部尚书递上来祭祀文书。皇帝双手捧起,面前整整齐齐摆着贡品。 他沉稳地开口读道: “禀告天地神灵,列祖列宗,江山社稷!” “皇兄不仁不义,令国家蒙受屈辱,将士惨败,破坏祖宗留下的伟业,引来外敌,动摇了江山的根本;他身陷困境仍不思悔改,迷恋于奢华享乐,使宗室传承中断。” 为何要在焚香炉面前宣读呢? 是因为这里的建筑特别,声音在特定的地方发出,能传得很远,旁人能听得清清楚楚。只要在那个位置高声朗读,就等于在众人面前宣布。 当尚书章文听清楚文中内容之时,不禁有些踉跄,这些话完全不是他起草的。 他惊异地看向高高在上的皇帝,没想到对方竟如此出人意料。 就如同记忆里于谦曾说过:“背叛先人就是最大的罪过,既对不住列祖列宗,也无法向天下后人交代。” 皇帝犯的最大最不能被原谅的错误,就是。 可是,在场的人全没想到,那位被废黜的君王,并不真真正正走入了死局。 此刻这一份告文一念出,算是正式给朱祁镇盖上印章盖棺定论了。这文书不仅放在上天和祖先面前,更将传告给所有人。 继续念下去: “兄长行为不当,怀有害之念,信任那些阴损之人,无视忠诚正直大臣的劝告,终于使多位重臣殒命于土木堡之战,留下的精锐损失殆尽,让大明陷入困境。” 不敬长辈,在臣子也好,在君主也罢,都是极大的过失。朱祁镇当年的这些所作所为,如今都要一一被朱祁钰亲自奉还。 文武群臣中,几位将领低头沉默。张辅何等功勋卓著,却终究战死在土木堡一役。当时朱祁镇决意亲征,大臣们多次劝阻无果,到最后多少将士丧命沙场,他却竟能安然无恙地回朝! 祭文中继续写道: “身为一国之君,在位十四年江山不保,福建、浙江百业凋敝,贵州、广西民愤四起,云南更是兵火不休。′1+4?k,a^n?s?h*u/._c!o~m?” 虽这些局面非他一人造成,但该承担的责任只能由他一人扛下。 又写道: “此人不仁不义,宠信宦官,奸佞之人占据朝廷要职,爵位乱封,赋税苛重,视朝纲为虚设,黎民百姓陷于水火,而自身却享尽奢华,惹得众人怨声载道,四海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