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其他文章而言要显著许多。
其中不乏各部尚书这样的人物,然而真正的实力派大佬,如王直这一级别的存在,却并不见于其中。但若说王直这样的顶尖人物毫不知情于这些奏疏的存在,那也显得不太可能。他们或许不是全然支持,但断然也不至于一无所知,只不过采取了默许的态度罢了 ——
觉得于谦一旦被针对,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利益。一旦皇帝真的因此心动了,他们就顺势推舟,加上一把火,做压倒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人;倘若皇帝始终态度坚决不为所动,他们也会选择继续隐藏自己,另谋他策以应对此局。
对于这些人,朱祁钰从利益出发考量后,反而觉得他们更好应对一些。毕竟比起底层那些惊弓之鸟式的臣子,王直等少数几个核心大佬更加稳定,哪怕于谦的权势再大,他们也有能力自保。要让他们点头承认于谦的存在,只需划出部分利益作为交换便足够让他们感到满意。而底下的那些惊弓之鸟中,恐怕真有不少人害怕于谦权力过重,甚至怀着将于谦彻底除掉的想法而去行事。
当朱祁钰想清楚这些事情以后,对于整个大明朝廷的运作机制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想到之前金濂曾经向自己提到过的海禁事宜,内心不免浮现感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兴安闻声抬了下头,疑惑于年轻的皇帝怎么会忽然冒出这么一句话,随即不敢多问,赶紧低下了头专注于抄写工作。很快最后几个名字抄完了,朱祁钰拿过清单看了一眼,手指轻弹了几下纸张,然后将其递还给了兴安:
“兴安,这份清单你拿去妥善保存吧,切记别让人瞧见了。”
至于如此做的原因,朱祁钰并未作更多解释。先前那位提醒过自己的陈大人说得很对,皇帝有必要维持一定的神秘感,如此才能令群臣生畏,否则只怕连身边的太监都会变得不好管制。
随后,朱祁钰干脆完全没有去处理这些奏疏。他也知道,这次看似声势浩大的奏事,其实徒有虚名,若不予理睬,很快就会像泡沫一样破灭。
时间还有盈余,朱祁钰便来到郕王府的一隅停留片刻。虽然天已经黑了,但许多工匠依然忙碌其中。一边有仆役点起灯笼,为工匠照亮正在逐步成形的新版景泰炉,方便进行细节上的改良工作。
朱祁钰站在一旁默默观看了一阵,心里颇感欣慰:
“越来越像样了啊。”
看着这景象,越发像是前世里见过的那些古老炉灶模样了。
继续发展下去,估计就能达到前世教科书里见过的水准。
与现代高炉相比,效率和各方面肯定都差得远。
但放在当下这个时代,已经是领先全球一大截的存在了。
这就够用了。
大明没必要直接从泥巴开始造出火箭飞上月球。
只要比同一时期其他文明强得多,就已经足够。
朱祁钰在参观完景泰炉后,并未打扰工匠们工作,悄悄回到自己的实验室,专注于t的提取技术研究。
他前世对这方面有过深入研究,不过那一切都基于现代工艺。
如今没了现代化工业支持,就得一切重新开始,情况自然大不相同。
最近朱祁钰主攻的就是这项技术。
毕竟,利用t混合其他制作出稳定性好、威力也不错的高性能已经是被验证过的成功路径。
朱祁钰无需盲目摸索,照着前人的路走就行。
也许会有更优更低成本的办法,可谁知道要花多少时间研发?
不如沿袭先辈思路,在巨人肩膀上开发。
如此一来,虽然别的暂且不谈,但至少可以保证研究必成。
许多尖端科技研发充满未知性。
研究人员根本不清楚投入巨大精力、甚至耗尽毕生心血的研究会不会成功。
这给人带来的心理压力之大自不用说。
其弊端一目了然。
朱祁钰已有明确可行之路,作为独一无二的优势,当然不能轻易舍弃。
不过尽管如此——
"研发速度还是太慢。"
"再这样下去,天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弄出一份成熟方案。"
朱祁钰皱起眉,觉得没理由把几年甚至十几年耗在这上面。
诚然,低成本高性能的确有价值。
若纯粹是个科研人员,倾注时间和精力到此项研究也挺好。
可是朱祁钰不仅是科研者,还是大明的皇帝!他的时间无比珍贵。
平常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