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的诚意,卡洛自然也要展现出西班牙的诚意,将丹麦拉到自己这一边。
在这场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卡洛就在马德里王宫召见了丹麦王储弗雷德里克。
虽然弗雷德里克王储比卡洛大了八岁,但他在与卡洛的交谈中态度还是相当恭谨的。这也是国家实力带给卡洛的底气,哪怕是面对号称欧洲祖母的维多利亚女王,卡洛仍然不会在身份和地位上落于下风。
经过两人长达数个小时的友好交谈,最终确定了丹麦和西班牙未来几年的良好合作方向。
上一次双方只是在农产品进出口以及军工产品的进口方面有着相关的合作,而这一次,卡洛和弗雷德里克王储直接代表双方的国家,签订了一份经济同盟条约。
这份经济同盟条约规定,双方应当在经济方面达成更加密切的合作。丹麦和西班牙分别会降低各自的关税,促进丹麦和西班牙更加密切的进出口合作。
这份经济合作除了包含各自的本土之外,也包括各自殖民地内部的经济合作。
丹麦在黄金海岸的殖民地已经被吞并,但他们在黄金海岸也是有许多贸易据点的。卡洛大手一挥,允许丹麦人在西班牙的几内亚殖民地进行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种植和矿业的勘探开采。
只要丹麦遵守西班牙殖民地当地的法律规定,并且合法缴纳税收,他们的一切经济行动在西班牙的殖民地都是合法的。
反正西班牙的殖民地地大物博,各种矿产资源也多不胜数。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丹麦人分一块小蛋糕,对于西班牙来说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如果能够通过给丹麦人喝一口汤的方式让丹麦变成自己忠心的小弟,这绝对是相当划算的一笔买卖。~d.u_o′x^i~a?o?s+h_u`o·.′c^o~m¨
虽然丹麦的总体实力不强,但也是欧洲底蕴深厚的君主国家之一。更重要的是,丹麦的地理位置还是比较重要的。
在德国的基尔运河修建完工之前,丹麦一直是波罗的海唯一的出海口,甚至能够钳制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国和俄国。
虽然德国修建了基尔运河,大幅度降低了丹麦对波罗的海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丹麦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如果能够让丹麦成为自己的坚定盟友,对西班牙来说也算是一定的助力。虽然丹麦在军事方面的实力不算强大,但在外交方面,还是能够给予西班牙一定的支持的。
盟友这种东西肯定是不嫌多的,更何况还是丹麦这样距离西班牙本土非常遥远,双方基本上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盟友。
西班牙接手丹麦的西印度群岛之后,卡洛就在关注这一件事,那就是美国是否会如同历史上的那样,对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发动战争计划。
事实证明,历史到这里确实有了不小的变动。
西班牙早就将古巴置换给了英国,自身的实力又变得非常强大。纵使西班牙仍然持有波多黎各,还获得了丹麦的西印度群岛的主权,美国也没有将目标放到西班牙的头上。
当然,美国也没有那个胆子去抢英国的古巴殖民地。虽然美国确实有宣告自己实力的野心,但这个野心也是要找准时机才能释放出来的。
和英国人为敌,哪怕美国人脑子抽了,他们此时都不可能这么做。
既然无法吞并西印度群岛这片家门口的土地,美国只能将目光放到更加遥远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
先不说南美洲,中美洲这片地区,对于美国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此时的巴拿马运河还没有开工建造,美国虽然同时拥有大西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但东西两个海岸之间的交流却要绕过整个南美洲。
要知道,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四千多公里。但如果走海运的话,东西海岸之间海运所需的里程高达两万多公里,东北部和西北部之间想要通过海运进行交流,要走的路程甚至已经超过三万公里。
如此漫长的航线就注定了,对于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的美国来说,东西海岸之间的交流陆运比海运更加划算。
海运需要的时间成本是难以估量的,美国东西海岸之间海运的距离比西班牙到菲律宾之间海运的距离还要远,这也是美国一直想要开通巴拿马运河的原因。
好消息是,因为布尔战争提早四年爆发,此时的美国也不能通过支持英国发动布尔战争来换取英国支持自己修建巴拿马运河。
没了英国的支持,美国很难独自修建巴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