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我爹嬴政 > 第811章 请下赌注

第811章 请下赌注

这就是他提起兴致的原因。

田横没有一开始就直接回答,而是说:“您推广农技、革新百工、开放商路,这都不是为了敛财,实为使天下仓廪实、技艺精、货殖通,根基在于富民。富而后教,此乃古圣贤所求之治世,您已在力行。”

秦国对于基层建设的投入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开商是为了骗钱、囤钱,是为了拔天下之利,丰一己之身,那就不可能做到像现在这样,每年都有大批大批的物资拨放给各地。

“您思及百姓饥寒之苦,授人以渔,教导雏鸡与饲养的方法,而非仅仅直接施舍。使贫弱者得生业,此非小仁,是立足长远、滋养万民的厚德。”

他话语中的先后关系在于,先从明面上能得知的太子的各种主张中总结,提取出其政见的核心。

紧接着再将这个核心与“发小鸡”一事的内核进行匹配比对。

虽然赵昌不管做什么,最后都有嬴政批准。但率先提出某件事和分析某件事的利弊之后同意这件事,这是两个层面。

提出即初始,其中透露出的思维与见解,应当与其他主张具有前后的一致性。

很显然,发放雏鸡、并且在发放的时候传播养育的技术、提供一段时间的饲料,这种事根本就不是秦王政的风格。

当时的秦王在决定发鸡前后,没有经历过巨大的变动,不可能轻易出现如此剧烈的转变。

田横从近些年来看到的来自秦太子的做法倒推,确定“雏鸡之惠”与其余秦太子的行为趋近于一致。

这才在内心猜测,这件事的提出者应当就是多年前的二公子。

“原来如此。”赵昌道,“你研究我。”

有些事看上去有许多利益的权衡,但是剥除外壳的伪装来看,他做事其实只有一个原则:遵从本心。

事事都隐含着强烈的个人倾向。

只不过他的个人倾向很少有浓郁且明显的侵略感,而是全方位的不着痕迹的渗透。

“像您这样拥有盛名的人,如何能够不吸引视线呢?”田横道,“义士城感念发放雏鸡的恩德,以死明志。您与陛下听闻后,并非仅仅感慨,更以国策彰他的义举,惠及齐地万民。这是念旧恩、扬正气,使天下知道为善者必有报,您也如此有信有义。”

赵昌道:“这是我父的想法,是他的信与义,与我无关。”

田横一夸不成,继续夸:“您自身或非百工皆通,然而慧眼独具,善识人所长。农耕、冶炼、纸墨、纺织……种种变化,皆源于您善为伯乐,汇聚、培育、任用天下英才。

“这样识才、用才、育才的智慧,是强国的根本,远胜一人的勇力。我观您所行诸策,思虑深远,不图一时之功,意在夯实国本,惠泽后世。这是洞悉兴衰、布局长远的大智慧啊。”

赵昌保持沉默。

田横还没说够:“您虽然深得陛下的信重,执掌机要,却从不自以为有功而傲慢,也不会独断专行。能共享陛下之朝臣,善纳群言。身居高位而能知进退、守谦抑,这是洞明世事、深谙为君为臣之道之‘明’。

“更令我感慨敬佩的是,您推行惠策,心怀万民冷暖;遭遇刺杀,犹能持公义之心,不因私愤而乱国策。此等明辨公私、心系大局,实在是社稷的福分。”

赵昌说:“为什么要提刺杀。”

田横便笑,先道:“这样的敏锐,也是您的智与明吗?”

他目光坦然,回答:“我仔细思量了在齐地推行的养鸡善策,深觉其利处。不过,我生长在乱世,长于故齐,对各国旧事略知一二。这次新策先在齐推行,而陛下与您对楚地的关注……我虽然愚钝,也能窥见片羽。

“我不想妄测天心,只是前有旧事可循:昔日楚逆竟敢行刺于您,陛下震怒,行雷霆手段——分批迁徙楚地旧贵,夺其家产,戍守边陲;同时迁入商贾、贫民,填补其空,重分其利。既惩治逆贼,更碎其根基。

“现在如果依照前策的脉络,以赐肉安民之名,再在九江行削族填隙之实,能够续威示警、巩固治理、收拢人心,但有两个风险,不得不察。”

见到对方仍旧沉默,田横很丝滑地继续讲:

“其一是‘民怨易转’。赐肉本来是善举,但如果与迁徙、夺产并行,楚民不解其中深意。他们只能见到眼前得肉的欢喜,然而当邻里故旧再遭迁徙,家园零落,恐怕将怨气由旧贵转嫁到咸阳,这是善策反招谤之危。

“其二是‘新孽易生’。迁徙旧贵,就像割野草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