镞,瞄准蓄势待发。
“不知诸位的目的地是哪里呀——”老刘和蔼可亲地抬高声音询问,像在喊村尾的小孩回家吃饭。
他的另一种底气在于,咸阳改良后的弩机射程更远。这个距离,对面如果也掏出防卫用的弓弩,根本打不到自己。
为了让他们确保听见自己的喊声是在问什么,刘邦不仅用上了偏本土的方言,还用上了和小项学来的发声技巧(《项籍教你如何笑得声如洪钟》),吐字清晰,气沉丹田,传播距离更远。
当场就把人问住了。
伏夏等人一动不动,看着视野内隐约折射的寒芒,在原地沉思。
哦,不对,倒是有几个人想要动。
但是还没动出成效,他们只见到刚才那位喊话的中年男人,头似乎微微侧撇一下。
随着这轻微的动作,被那人头颅示意的身侧,即刻有弩兵给出回应,“嗖”“嗖”的几箭。
破空袭来。
扎入马身,还有一箭凿入一人臂膀,飞箭的冲力甚至让这人向后仰倒。
惊马要逃窜,他们一面忙着安抚,一面警惕对方。
于是又听那中年人喊道:“现在可以回答我了吧——?”
妈的,不讲武德的土匪。
……
刘邦知道他们肯定在骂自己。
但是在他心里,这事不重要。他认为,这群人出现在这条自己很陌生的小路上就已经很有问题了。
在带人跟着斥候飞速赶来,穿梭山林拐到前方去堵路的时候,刘邦在内心把这里的已知地图都过了一遍。
默默提高对方嫌疑度。
原本就有问题的人,在遇到自己拦路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回话,这就更有问题了。
在刘邦模拟的内心对话中,清清白白的人遇到困境应该是选择大声求饶或者是努力自证清白,而不是异常的沉默与提防。
即便在自己让人射出几只箭矢用来威慑并威胁之后,却仍然没见到有什么过于慌乱的反应。
更像是训练有素的、早有准备的……
行了,不用等了,先杀再抓吧。
“放箭。”刘邦道。
这句话不用放大音量,这是对自己人说的,命令短促、稳定、清晰。
箭矢齐出,冰冷地划过空气,顺滑的轨迹像轻柔的丝线。
但“噗”地刺入血肉的声响,却不像丝线那样轻柔。
靠着远程优势先削弱了一次对方的战力,刘邦几乎毫不费力地将他们剩下的人尽数俘虏。
直接从中点出更像是领头人的伏夏,与他进行普通的平等的对话。
伏夏没有去疑惑对方怎么知道自己是车队的负责人,也许是从身边人的视线或者是其他的微动作观察出来的。
在他们聊天的时候,刘邦的其余手下则去打开车队中木箱,检查里面运送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们是……负责采购……外出采购。”
“采购什么?”
“……一些日常所用的器物、衣物。”
刘邦聊了一阵。
下属核检完毕,过来告诉他箱中的东西。
确实如伏夏所说,里面都是制作精美的日常用品。
暂停的谈话在下属撤离后继续。
刘邦思索片刻后,问:“你们为谁采购?”
“我们是奉大王的命令。”伏夏眼中不悦,“如果无法及时送达,大王会愤怒的,到那时战场就不再是这样平静了。”
“……咦?闽越竟然攻得过秦军吗?”刘邦很好奇。
好好笑哦,我好想看看他愤怒的样子呢,是跳起来打我的膝盖吗?
伏夏被噎住。就算他是自大狂,他也说不出闽越能干翻秦军这种话。
“闽越王……有哪一位子嗣喜爱楚风、秦风?”刘邦再问。
木箱中的器物,它的装饰纹样有着很浓厚的楚人绮丽风格,还有一部分偏厚重的秦风金器。刚才下属告诉自己的情况中,丝绢的衣服也不是成年款。
从大小来看,是小少年穿的童装。
伏夏态度有些回避:“我只是一个外人,又怎么能知晓?”
刘邦不觉得这是在回避,反而觉得这是在维护。
“你怜悯他吗?你是楚人?”刘邦问。
他见伏夏的外表不像是时常生活在山岭的越人,五官面相更偏北些,接近平原地区的长相。
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