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本来在处理那件打齐人的事情。当初从太子那里得知了这件事与公子无关,又了解到楚人也没有动手斗殴。
一时间事情陷入僵局,老李看到新事件发生的频率降低,就没有着急。他一五一十地将什么都没有找到的阶段性成果上报。
当然没有受罚。
李斯单方面将事情告一段落,但他没有遗忘它。而是在工作中随缘触发灵感。前些天抓到一点线索,将目标放在了博士身上。
他现在怀疑,这些齐人挨揍的起始原因,是有博士气自己要被连累考试。
具体是谁李斯还没找出来,就接到通知,说十八公子不知道去了哪里,太子想知道从前有没有类似的事件。
李斯……感受到了加班的呼唤。
他带着负责此类的手下赶去见面。
殿内有其他人,正主却不在,似乎让整间都失去灵魂。过了一会,赵昌才从外进来。
他跟着去可能的现场看了一遍,没能发现什么遗留的线索。倒是发现了几个遗留的小孩子哭哭啼啼,便请人将他们送回家中。
“太子……”蒙恬得知自己家小小子也跟着皮没了,立刻让家中人去找,自己则心急如焚地前来,想获得一手信息。
“我与您的焦心是一样的。”赵昌先安慰一句,“但我们不能着急。对外我会让更多人寻找。”
李斯却能置身事外一般,说:“您要将这件事向外公布吗?”
这话看上去像弹窗二次确认,实际上,细想之后就能发现说的话有点得罪人。
他在提醒并暗示,大上司刚离开咸阳没多久,咸阳就丢了一个公子,这种事如果直接让人知道,他们会怎么议论,会议论太子无能吗?
不向外公布,就私底下流传一下,还能遮掩。如果最后找不回来,无人了解胡亥的失踪,那么拖一段时间假装无事发生,再说他因重病不治身亡,这就惊不起波澜。小孩子莫名其妙夭折,这可太普通了。
况且,还不知道对面是什么情况。假如不知道自己抓的是公子,现在再听说消息,发现可能抓了个大的,对面的反应究竟会是心生畏惧地将公子放走,还是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了,逃之夭夭。
如果最后找不回来呢?事情该怎么收场?
综合考虑,不管是怎么样,还是悄悄找更好。
不会损害太子名声,而且更稳妥。
“不可以公布吗?”赵昌问。
蒙恬已经要被李斯的话气懵了。如果能让更多人力来寻找,对他才是更有利的,但他说不出什么骂人的话,因为……此刻内心对陛下的忠诚占了上风。
他和小儿子本来就没多少感情,也就是最近回咸阳才稍微熟悉起来。
蒙恬低头沉默。
李斯没有回答。哪怕是他家的孩子,如果牵扯到了更为重要的东西,被放弃的会是谁,显而易见。
赵昌不听意见,说:“要公布。”
咸阳太大了,人也很多。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就会错失良机。
“您不用担忧这么做对我会造成什么影响。我不去做,它才会对我造成影响。”
影响我道心了。
这很严重。
赵昌没有因李斯的想法而气愤,说:“让更多人知晓,就能提高成功的可能,尽管要面临更大风险。但这是应该承担的。与其让胡亥悄无声息地消失,我宁愿让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果我不尽力去找他,他也会伤心的啊。”
就算胡亥死了,能抓到一条线索,顺着端掉凶手,甚至救出其他人,那也比什么都不干好。
世上就没有完美的选项。掩人耳目私下寻找,是无情的、理性的选择。它纵然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外界反馈,但又何尝不是主动放弃了找回人的可能。
现在又没有什么高科技探案的技术。犯人往偏僻地方躲一躲,最后就能无事发生。
扩大知情人的范围,才是唯一一条能寻回胡亥的生路。
“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是一回事,我有没有去做是另一回事。”
找不到又怎么样?
赵昌眼中藏着不快:“假如将来有人想以此指责我,他可以试试。”
没有人再说出反对。
他才道:“我希望您前来,是因为我想要了解从前有没有相关的事件。”
李斯看上去也像无事发生,答道:“咸阳会有孩童丢失,但是很少有人将它转托廷尉,在各郡县中也不乏先例,只是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