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老爹的话,赵昌惊讶:“现在就要进攻楚国了吗?”
不是吧?难道你的心也和正在膨胀的粮仓一样,再次膨胀起来了?
秦王用冷酷想揍人的眼神给予否定的回答。
现在的秦国已经就“尽量不双线作战”问题达成共识,即便两面开打,那么至少要等到一边将歇,再起征战。
硬要说的话,北面王翦打燕国确实再次进入僵持阶段,这时候在南面接力,对外展开攻势,尚在秦国可把握的范围内。
开战的节奏,要握在自己手里。
赵昌看报告:“原来是为了魏国……这不还是要打楚国吗?”
秦王凉嗖嗖地在一旁说:“如果你有办法让楚人投降,就不需要了。”
“我当然没有办法啊。但我认为楚国不会援护魏国的。”
他们现在自顾不暇,忙着和纠缠几百年的亲密宿敌开撕,怎么可能愿意出兵救别人。
秦王想到楚国那堪称一团烂泥的内部局势,道:“确实如此,只是不得不防。”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除了切断楚国的支援路线,还要继续在齐国身上输出金钱攻势,让他们保持旁观吃瓜的心态,不要随便下场,小心被打得妈都不认识。
“如果进攻魏国,你认为应该怎么考虑?”秦王问。
“围攻啊……”这么好的包围条件,不围一下着实可惜。
而且,这个想要切掉南方支援的思路,本身就是为之后的包围准备的吧。
赵昌旧事重提,小声道:“我想,您可以放我出去看一看,或许我会产生别的灵感。”
秦王笑了笑,说:“我想,你可以去将那案上的内容整理完毕,交给我看,或许我会愿意饶恕你对我的冒犯。”
“哦。”
切,想打我就直说,扭扭捏捏像什么样子。
——
燕国。
在护送之下,燕丹成功脱逃,撤退到蓟都,对秦军动向的失误判断,让他们几乎丢失了蓟都南部的所有领土。
一国之都,现在变为了战场最前沿的守城。
“他早就想着用这计策了!所以驻守的地方离飞狐陉不远,就是为了骗走我们。”燕丹复盘,悔恨交加。
穿过飞狐陉就能直攻代地,因此赵嘉对王翦表露的偷家迹象担忧不已,生怕那是真的。在代军的催促之下,才让联军乱了套。
如果不是燕丹留了一些士兵用作撤退接应,现在恐怕已经留在战场上了。
他没有时间思索之后的境遇,等待他的是来自燕王的责问。
看到秦军近在眼前,燕王慌得不行,把责任一股脑地全推出去:“你那时派刺客做什么?我真是不明白你在想些什么,连我都蒙骗!当初乖乖献城不好吗?秦王本已经答应了保住我们的宗庙,你看现在呢!”
“秦国答应又反悔的事情难道还少吗?”燕丹刚刚死里逃生,正又怨又恨,态度比以往要差。
不光是秦国,活到现在的每一个诸侯国,全都不讲武德,说翻脸就翻脸。那些讲诚信讲道义的,早就被吞并消失在名为春秋的时代了。
他们个个祖上都有单纯的时候,包括现在以不要脸著称的秦国,当年也曾被晋国骗得一愣一愣的。
燕王被噎住,埋怨又生气,但说不出更深的责怪话语。尽管做法激进了点,不顾后果了点,可是归根结底,燕太子也是为了自己的国家。
燕国不是第一回被打到家门口,前些年他们还差点被赵国打灭国,但当时秦国去赵国偷家,逼得赵国回防,救下了燕国。
可惜这一回……没谁再来救他们了。他们面临的,也许是立国以来最糟糕的局面。
“父王您带着臣子迁往辽东吧。”燕丹似乎冷静下来,说。
他知道自己的父亲不想守着蓟都,甚至早就在思考退路。
现在让燕王守蓟都,和绝境之下君主亲临前线督战有什么差别。
虽然燕王是被动的“亲临前线”。
但燕丹心里憋着气,不想跟随离去,好像这样就是向秦军投降了一样。
未战而先败。如果他们都逃了,这对燕军的士气会造成重大的打击。
“你……”听到让人心动的建议,燕王没有犹豫多久,就决定同意。
他取来虎符,把蓟都守军与首都圈各郡军的指挥权都交给太子,几乎只为自己保留了直属护卫军。
燕王叮嘱道:“不要和秦军死战。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