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恣肆。其中名句有:“人君以一人之身,尊临乎其上,非有法制一齐之,则民将无所于守,而其涣者不可一;非有纪纲以持之,则民将莫知其向,而其薄者不可醇。”“核功罪,以公赏罚之施;辩贤否,以定上下之分。”大学士杨廷和阅罢击节叹赏,对同寮说道:“此君才情天纵,将来名位必然不在我輩之下!”嘉靖帝金口褒奖,钦点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不过,徐阶赶的时机不好,正遇上“大议礼”风波。杨廷和、乔宇两位内阁大臣劝年轻、新进官员不要参加这场混斗,好为国家忠良之士留几颗种子。徐阶听从忠告没出头,先是返乡娶妻,接着丁父丧忧,安安稳稳过了四年。
但徐阶的秉性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所以,到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夏秋之际,他还是没忍住得罪了因“大议礼”而得宠的内阁首辅张璁。事由是张璁揣测帝意,提出更改祭祀孔子礼制,去文宣王号,撤孔庙塑像,徐阶对此表示反对,并在朝堂上用一番雄辩令张璁颜面尽失。张璁对嘉靖说了些“鸡蛋里挑骨头”的谗言,嘉靖动怒,发落徐阶去福建延平府作了个推官。
到任不久,就遇上件棘手案子。一日,有北架梅东里申明亭老人(注2)来报:今有里中大户程家出殡,不想有一女子拦住队伍哭闹,口称死者蒙冤抱屈,必须查个水落石出,否则不许发丧。因案情重大,老人特来报告。
徐阶听了,便带着仵作赶奔现场。出府城北门来到剑溪大芹石桥头,只见灵车、孝车和送葬随行人等都面朝石桥停立,离他们四、五米远的桥头上有个妇人席地而坐,手拿绢帕,仍在掩面哭泣。送葬队伍和妇人之间站着个中年男子,既不面向队伍也不面向妇人,而是和他们呈九十度夹角。申明亭老人告诉徐阶,那人是梅东里的邢里长,正在尽力维持秩序。
见徐阶快步来到近前,邢里长连忙躬身施礼。徐阶向他询问情况,他朝送葬队伍那边招招手喊道:“程大爷,你来给大人讲讲吧!”
随着话音,从送葬队伍中大步流星走出个男人,疾步来到近前。这人三十多岁不到四十,生得高大雄壮、浓眉大眼,身着齐衰之服(注3)。徐阶暗想,看来此人是逝者的兄弟了。
“你叫什么名字?是死者的什么人?”个头不高的他抬脸看着对方的眼睛问道。
那人答道:“小人叫程琥,是死者程瑜的兄长。”
“程瑜是哪天去世的?”
“五天之前。”
徐阶暗想:“这么快就发丧,为何如此着急呢?(注4)”
于是他问道:“你们家是名门大户,难道葬礼就办得如此仓促草率吗?”
程琥叹了口气答道:“程瑜是暴病而亡,不太吉利,所以,是按照‘乘凶葬’(注5)之俗办理丧事的。”
“嗷,……丧主(注6)是谁?”徐阶点点头,然后换了个话题。
程琥又叹了口气:“哎,程瑜没有子嗣,丧事只能由我代为筹办了。”
“主妇(注7)是谁?”
“是他妻子程吴氏,在孝车上坐着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1:椒柏酒指椒酒和柏酒。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初一用以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之意。汉崔寔《四民月令·正月》中“各上椒酒於其家长”原注:“正日进椒柏酒。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能老。柏亦是仙药。进酒次弟,当从小起——以年少者为先。”
注2:申明亭为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1372年)创建的读法、明理、彰善抑恶、剖决争讼小事、辅弼刑治之所。设申明亭处必设旌善亭,亭上书写善人善事、恶人恶事,以示惩劝。城乡各坊、里、厢都例置二亭,每里推选一年高有德之人掌其事,曰“老人”,里长襄助之。
注3:齐衰亦作“齐缞”(zicui)。丧服“五服”中列位二等,次于斩衰。其服以粗疏麻布制成,衣、裳分制,缘边部分缝缉整齐,有别于斩衰的毛边,故名。具体服制及穿著时间视与死者关系亲疏而定。如男子为伯叔父母、为兄弟,已嫁女子为父母;孙、孙女为祖父母均着齐衰,服期一年,不执杖,亦称“不杖期”。
注4:按《大明集礼》中有关丧礼仪节规定,人死后在第二天入小敛,第三天入大殓,第四天成服(亲友穿丧服),第五天开始祭奠。正常情况下,大夫、士人和百姓在三个月后下葬。
注5:乘凶葬,《大明集礼》载:民间贫者有“乘凶葬”之俗,即死后数日而葬。
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