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特殊工作来说,和面对面沟通也没什么区别了,特别是这次面对的,是更为恶劣、复杂、森严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还有,这种方式的通信信道和带宽都是有限,不高的,通俗的说,重访一次能提供服务的终端数量和传输的数据量都是比较有限的。”“不高没关系,递张纸条总没问题吧?”领导笑道。只要能建立足够便捷的联系方式就足够了。这事儿又不是写论文,使用这东西的同志本来就不多,也没那么多东西可以发。说到这里,防工委领导突然想起点儿什么来:“那……这个东西是不是可以用到很多地方?”高振东点点头:“是的,在世界上任意一个地方都能用,但是时间间隔就不太一样,会高不少。另外,如果想减小间隔,那么可以多打卫星,规划好卫星的轨道,数量足够的话,理论上能做到24小时不间断,只是代价很大。搞得这么麻烦,主要是现在只能用近地轨道,等到技术发展了,利用同步轨道,就有其他办法了。”和在某地上空的通信可以马上转发到200公里之外的海对岸不同,如果是任意地点向国内传输数据,那就必须先存储收到的数据,然后在掠过接收台上空的时候把数据下发。亏得我们国土宽,能建立多个接收台,否则光是重访接收台的时间就够呛。防工委领导马上就不困了,后面的他都没听全,他只知道这东西哪儿都能在2~5天内往家里发消息,而且增加数量还能把这个间隔缩小。“搞起来搞起来,一定要搞起来,你好好的规划每颗卫星的轨道,我们打3颗,把通信间隔压缩到24小时之内!”还没等高振东说别的,领导就把总体规模给定下来了。一天之内就能把消息传出来,给人的感觉总是不一样的。经常制定制度的同志都知道,在时间上,1天是个坎,3天是另外一个,接下来就是7天、一个月。对此,高振东自然是高兴的,别看这个非常低级的“通信卫星”的功能和性能在后世眼光看来都非常烂,但是有和没有,那是天壤之别。“好的!另外,我还有一点点其他的想法。”既然都提起这个事情了,那就不妨把事情搞大一点。“好,这样,我马上召集搞卫星的同志这几天来一趟,我们好好商量商量。”领导马上就拍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