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弃’,是无数的生灵对季汉三兴,有着源自于内心的警惕。
这样的情况下,若是没有外力的推动,而在天地之间的局势,又已经处于一种平衡,而支持孙吴那一方的仙神,也刻意的维系着这种平衡的情况下,三国想要统一,可谓是千难万难。 ——更大的可能,是三国都成为失败者,然后三国的残骸当中,长出一个新的承接了‘天命’的‘怪物’。
那是天命和人心,在没有选择之下,最不得已的选择。
但如今,敖丙却愿意给这‘天命’一个‘新’的选择。
天命和人心无异,都有着相当的‘矜持’,其如今,不曾落于季汉的身上,不是因为季汉没有统合人间的希望,而是因为先前的时候,天命厌弃了旧汉,如今,自然也‘不好意思’再落于季汉。
可这并不代表天命‘不想’落于季汉——那人心,其实只需要一个台阶而已。
敖丙,就很愿意作为这样的一个台阶,也很适合作为这样一个台阶。
至于说理由……
盘天的内部,天庭和人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基础。
可照骊女所说的这万年以来的变化,以及在五指山中,猴子所说的言语……很显然,这万年的时间,天庭‘崩坏’的速度,可谓是超乎想象。
而既然天庭的人心,已经有了崩坏之势,那么作为天地另一个基础的人间,便绝对不能再崩坏下去。
而观人间三国,能一扫邪风者,为季汉而已!
“孔明先生,云长将军。”
“尔等与这江水上祭我,所求者,何也?”敖丙的声音响起,终止这无数凡人和仙神们的遐想,也宣告这一场祭祀,至于尾声。
祭坛上,诸葛孔明,关云长,以及其他的凡人,仙神等等,都是屏住了自己的呼吸。
而相比于诸葛孔明他们心头的悸动,曹魏和孙吴一方的人,则是无比的忐忑,更是无比的不可置信。
没有人能想到,曹魏一方的仙神和智士,在铜雀台上的推衍,非但不曾令这位四渎大龙神,在立场上有所纠结,反而是加速了这位四渎大龙神确认自己的立场,让他更进一步的,表现了对季汉的支持。
所求者何?
自对仙神的祭祀以来,当仙神们,在享用了祭祀过后,在以郑重的姿态问出这个问题来的时候,便也往往是意味着,仙神们对于那祭祀者,将‘无有不应。’
“但求汉境,风调雨顺。”诸葛孔明道。
他本想求人间风调雨顺——但在念头的刹那,那人间二字,便又化作汉境。
在外人的眼中,这固然是显得‘自私’,但在敖丙眼中,这所展现出来的,却是作为汉之丞相,打算要尽快统合人间的决心。
“那就许你汉土八十载风调雨顺。”
敖丙点头,然后他旁边的骊女,接过酒爵,将那美酒,淋在敖丙的龙珠之上。
祭祀,便由此而结束——也就在祭祀结束的时候,祭坛上和岸上那些季汉的士卒,亦是将祭祀所用的,那些带着真龙气息的各种龙鼓,旗幡等等,推进长江的波涛当中,任由长江的水族或是龙神们,将这些宝物取走。
八十载的风调雨顺……
祭祀的风波,以极快的速度在天地之间传开。
风雨,素来都是天庭拿捏人间最强的手段。
而在炎汉的时候,那九穗嘉禾的显现,却是让风雨的存在,没有了什么意义——能‘适应’任何一种环境,然后长出不同粮食的九穗嘉禾,堪称是天地之间,近乎于完美的五谷。
就算是水旱席卷,人间也能产出足够的粮食,只要那人间的王朝,还有着调度的力量,还将百姓黎民放在心上,这人间的百姓黎民,便不会再受饥饿的威胁——那个时候,人间唯二的恐怖,便只剩下匈奴入侵的兵祸,以及被封印起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显化的瘟蝗。
而在武帝过后,汉匈之势逆转,那匈奴的兵祸,便也化作了‘曾经’。
那个时候,可以说是人间最为安居乐业的时代,亦是人间最‘不需要’天庭的时代。
之后,人间的世家,仙神的宗门,以及天庭本身,三家合力,了极大的心力,才重新侵夺,规占了人间的土地,将人间的土地,划分等级,核定什么地方,只准种植什么东西,再通过钱财调控粮价,以粮价控制粮食……
以三州之粮,而养整个人间……使得人间依赖三州,而三州,依赖风雨……
如此,天庭的威严,才重新在人间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