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村里的杨云华跑来叫志成去县城里卖枋枋。
云华这人有一点憨,干事赣头赣脑的,人大约三十岁左右了,人长得矮,又瘦,又黑,黑得像非洲人了。他爹是做木工的,大家都叫他代木匠,是杨明元的亲兄弟。云华由于做事不麻利,憨得要命。他爹本想带他去做木工,然而害怕别人说闲话,因此就只叫他的哥哥——志华一块出去。
志成对他说:“兰通和我约好了一起去卖!”
母亲知道兰通是调皮的人,大多做事靠不住。
“你就和云华去卖嘛!”
志成考虑一片刻,说;“我还是先去问一下兰通!”
志成跑去问兰通。瞬间,志成回来了。
“兰通现在不敢,他说现在关卡紧,叫我这几日别去!”他回来气喘吁吁地说。
“他是打热屁喂人!你干脆和云华去!”
“好吧!我们明天去吧!”志成既然听见母亲这样说,也依了。
云华结巴巴地说:“我负责给你找到买主!”
志成还是有点不相信他,但是心里想,全凭运气闯。
母亲说:“他既然找得买主,你和他去。”
晚上,云华便和志成把枋枋捆好放到公路边熟人熊政平家去。
“志成!我们扛到平兰熊政平家,免得明天早晨惊惊慌慌的,而且别人看见也不好!晚上扛去,没有人看见。”
“我不是怕别人看见,而是怕政府和禁区的人抓住!”志成说。
他们把枋枋捆好。母亲悄悄地对志成说:“千万要小心!不要只顾前不顾后的。”她说着转身去屋里拿了两盒香烟。
“你们给熊政平拿两盒烟去,虽然不是好烟,但是表示一番心意。”
志成收下了。
他们大汗淋漓地扛到了熊政平家。云华呆头呆脑的探头进去看,堂屋放满了枋枋。
熊政平正在家里看电视,见有人在堂屋里晃动,便拿手电筒射。
“——是谁?”
云华畏畏缩缩地说:“熊……熊叔!我们准备放点枋枋在你家,可不可以?”
他便从口袋里把志成的两盒香烟递给他。
熊政平接过香烟微微一笑,说:“你放在你们寨里志昌的上面吧!”
云华向志成招手。志成会意,把枋枋扛了进去。
熊政平见志成扛了进来,问:“你们有几个人?”
志成害羞地说:“两个!”
“明天,你们寨里买枋枋的人可多呢!”
志成听熊政平这一说,淡淡地一笑。
赵志成和云华,把枋枋放好,走了。
第二天清晨,许多人都还在沉睡,他们起床了。
母亲起床忙着给志成烧饭。她特意在楼上鸡窝里找了几个鸡蛋给志成做菜。
志成则在衣柜里乱翻衣服。
“妈,我的衣服在那儿嘛!”
“我来给你找!你别乱翻,免得我又来整理。”
母亲忙跑过去,但太迟了。衣服已被志成翻乱了。
“我说了,叫你别乱翻,免得我来重新理。你总是不听!现在饭还没熟,忙什么呀!”
志成有点慌乱,急躁不安。他哪有心思,干这种事,他是第一次,心里害怕极了,担心被派出所逮住罚款。家里本来穷得叮铛响,哪儿去找钱来交。
母亲在衣柜边嚷:“不知乱翻什么!我理得好好的,现在搞乱了,怎么找?”
衣柜里根本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大多是陈旧的,甚至有一些是继父去温州打工别人送的。
母亲找了半晌,终于找到了继父曾经到温州打工在垃圾里捡来的衣服。
母亲把衣服抱到厨房火坑边来。“找到了!”
志成接过衣服,看见衣服有几个破洞就嚷:“这衣服怎么穿?烂得这样儿!”
母亲听了,皱着眉头说:“你咕哝什么?”
“你过来看嘛!这有几个破洞!”
“拿过来,我给你缝嘛!你们有几个破洞就不穿了,老子们补又补,贴了又贴的,我们不过日子了?”
其实平时志成不去理论衣服上的几个破洞的,是因为他的心总是莫名其妙地烦乱。他对现实的每一步行动感到不安,亦或他感觉到坎坷的人生路把他搞的越来越惛。
母亲看见志成急躁不定,忙找来针线,给他缝补。
饭还没做好,云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