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都重生了,又当留学生? > 第696章 前世项目重启

第696章 前世项目重启

尼玛和新能源、物流、金融又有个毛关系。

再来聊一聊新能源汽车,陈熙是国内最早一批接触新能源汽车的人,也是在北方地区第一个大面积铺设充电桩的。

什么叫大面积,那自然是以华京为中心向外的整个北部(不包括三省)。

这就有人会想了,新能源汽车这东西在早期的时候,尤其是北方并不怎么好使,低温天气连汽车门都可能打不开,还大面积铺设干什么

先不管干什么,反正就是铺设了,后期也证明了,全国各地也都陆续铺开了充电桩。

这里面的原因之一自然是有补贴,还有的则是布局问题,再者就是其他原因。

说到新能源汽车,早期的普通人都觉得造车能赚钱,并且有不少投资人花大把钱往里砸。

到了后期,网上的新闻不停的在说造车不赚钱,造车亏本,唯一靠造车盈利的车企几乎没有。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大批的老板跑去造车呢

这个原因嘛,在早期的时候,造车是有很大的补贴的,消费者买车也是有补贴的。这也是官方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发放的新政策,所以很多企业为了补贴而造车,顺便还可以从投资人那里捞钱。

这么做的话,车企暴雷是迟早的。

等到后期,虽然新能源汽车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早期的不少造车企业扛不住纷纷倒闭了,接着又陆续出现了一大堆新车企。

这时候补贴已经很少了,不少老板还是往圈子里挤,其实并不是为了造车赚钱,而是和陈熙打的一个主意,就是靠着新能源汽车的生态圈来赚钱。

再换个说法,其实造车有可能是亏本的,之所以造车,是因为车只是一个道具而已,车企老板和资本要拿道具去别的地方赚钱。

能源汽车行业里的水是很深的,普通人是无法理解的。

就例如,早期的时候新能源汽车刚刚问世,当时出现的最大的问题是公里数,也就是电池问题。

一辆新车,出厂的时候续航里程大概是140到160公里左右,这也是对外宣传,其实也只能跑个120左右。

从早期的铅酸电池、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到后面的三元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电池技术的确有所发展,但是不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不少‘新’电池早就出来了。也就是说,早期的新能源汽车其实并不是只能跑100多公里。

之所以像是挤牙膏一样,每年说电池怎么怎么突破了新的技术,里程数增加了,那都是一种运营手段。

就像是英伟大的显卡一样,其实已经研究好几代的新产品,我就一点一点拿出来卖。如果直接给你上高质量的产品,那就会跟手机似的,你买了一个性能爆表的,在不考虑电池寿命的情况下,下次就不会再购买新的了。在陈熙眼中,所谓的新能源汽车,说是汽车,倒不如说是一个电子产品要更贴切一些。

不过这里面还有几个原因,其一就是成本,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更高效的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那要说在国内,做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比较出名的,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想到某某时代。

其实他的出现的确把那些五花八门的车企电池都统一规范了一些,但要说哪家电池厂商的产品在初期算是顶尖的话,那陈熙还真知道一个,是一家不知名的电池厂商,早期很少有人知晓。

新能源汽车有新的技术却不用,且汽车价格不降反升,就连外国的新能源汽车想要降价最后却莫名其妙的放弃了。

这是因为,这些新能源车企老板后面都学精了,在不断的出现新能源汽车企业倒闭后,他们觉得,与其斗来斗去,一个个最终都要灭亡,不如团结起来,制定一个统一且差不多的价格、差不多的技术,只要不超越同行太离谱,那大家都有机会得到生存的空间。

反正大家的目的不是为了卖车赚钱,而是靠着别的东西盈利,只要车企不倒,他们就有机会翻身。

其实这种现象在每个行业里都会出现,如果有一个行业搅屎棍出现想破坏规矩,只要实力不是太过强大,就会被他们联合起来给抵制。

陈熙本身是不造车的,他只投资或采购,利用新能源车企的产品安装到自己的项目里去赚钱。为此,也与不少车企建立了关系,例如江汽。

他记得还有一个江淮省的老乡,曾经来他公司拉资金,但是陈熙却没有投资。

那人的点子很新奇,在那个时候算是脑洞大开。

别人的车子都是靠充电的,而他的车子却是像手机一样可以直接更换电池的。

当时不少人都不太看好这种方法,就连陈熙也一样。况且陈熙本来就要铺设充电桩,你还给我来个换电池,怎么看都有些冲突,于是这个项目就这样擦边而过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