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贵一看,一个十三四岁的小男孩,白白净净,五官端正,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不敢小觑,问道:“你谁家的孩子?”
君庭道:“我叫韩君庭,父母双亡,蒙青山沟的乡亲收留,在此定居。冯乡长,都是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您不能把事儿做绝了呀。您高抬贵手,我们全村人定会感念您的恩德。再说,今儿是老爷子的寿辰,您在这当口抓人,不太合适吧。我说了,我们认罚,您说个数。”
冯贵一听韩君庭是个孤儿,当时就把脸板起来了:“这就不是钱的事。我告诉你,赶紧闪开道路,不然,我连你一起抓。”
说着,冯贵一扒拉君庭,带着手下人押着小柱子和张老板,跳上门外的一辆大卡车,扬长而去。
小柱子他爹看着儿子的背影,眼睛一翻,当时就昏了过去。院里剩下的人赶紧将老头抬到屋里,又是掐人中、又是抚后背、灌热水,好半天老头才悠悠转醒啊。
“唉!我这不作吗,把儿子给作进了监牢。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让我死了算了。”
君庭在一旁相劝:“爷爷,您先别伤心,柱子叔被抓进乡里了,不是进监狱。明儿一早我就去乡里,定将柱子叔给迎回来。”
孙二叔也不住地地宽慰,总算将老头的情绪平复了下来。君庭一看,屋里剩下的除了孙二叔、自己,还有长林、大兴等几个村里的年轻人,当时道:“长林叔,明天你跟我去乡里吧。”
小柱子他爹拿出一个布包,里面能有一百多块钱:“这是家里所有的钱了,孩儿,你拿去,一定把你柱子叔救出来。”
君庭接过钱,道:“爷爷您放心,好好保重身体啊。”
他们又坐了会,看老头无大碍了,才各自回家。到家后,君庭又从柜里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能有200多块。这是分别时杨三红给的,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君庭数了数,加起来能有300多块了,心中有底。这在当时,相当于一名工人一年的工资了,不少了。
第二天一早,长林就来到了孙二叔家。君庭也已收拾好了,跟着长林就出了大门。孙二叔追出来,道:“君庭啊,这事能不能行,别再把你抓进去。”
君庭一乐,道:“孙爷爷,您放心吧!”
孙二叔又叮嘱长林要照顾好君庭,一直给送到了村口。
青山沟离乡里可不近啊。君庭和长林心中着急,一路也没停歇,中午时分终于来到乡政府大门前。
君庭上前说要找冯乡长,门卫有人说中午下班了,让他下午1点后再来。君庭无奈,只能和长林找了个小店,吃了两碗面条,焦急地等待。
好不容易到了下午,君庭又来到乡政府大门。还是那个门卫,详细询问了君庭找冯乡长所为何事,才派另一个门卫进去汇报。
那个门卫进去不大会就出来了,对君庭道:“冯乡长不在,你们走吧。”
君庭就问:“他去哪了,您能告知下吗?还有,昨天被抓进来的人,叫小柱子的,他在哪关着呢,我们能见一见吗?”
门卫道:“恐怕你是见不着了,那人已经到县里了。”
什么?”君庭眼睛瞪圆了,“大哥,这人叫刘喜柱,昨晚被冯贵带回来的,您再帮好好看看。”小柱子大名就叫刘喜柱。
门卫道:“错不了,一大早冯贵就带着这个刘喜柱,还有戏班子张老板去县城了。”
“您知道,他们去县城做什么吗?”
“我听人说,冯贵准备上报,树立典型,严厉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