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突然寻来,原本想着一定是拒不相见,因为真要见了面,免不了会是一场鸡飞狗跳地相互斥骂争吵。
却没想到,两人却是立即见了面,而且还聊得如此亲密投缘。最后等到对方走时,两人却还是一副依依不舍之情。
阿珠都在怀疑,后天出嫁时,前来上门迎娶的会不会就是之前那个秦姑爷了?!
第二日,秦盼兮在赵梧的陪同下,离开京城,北上沧州,四个长门倭卫却是在沧州那里等着他们汇合后一起出发。
而在朝堂这里,赵佶稳定接下了大局,有了蔡京在朝中把持大局,又有了赵挺之这样的强将四处出击,终于开始腾手解决各种遗留问题。
在赵挺之授意的凶猛弹劾火力之下,赵佶装模作样地对章惇表示:实在是没想到,你这个糟老头子居然做出了这么多的坏事啊,朕虽不是绝情之人,却实在是想保你也保不住啊!
于是,章惇被夺去特进、申国公,直接被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于潭州安置。
而先期去了许昌与弟弟苏辙相聚的苏轼,依旧没能逃脱这帮人的穷追不舍。
只是蔡京觉得,眼下重点先清除章惇的影响为重,暂时先把弹劾苏轼的东西都压下来了不少。
当然,放过苏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他们基本已经确定秦刚被炸死在那天的白马渡口。没有了秦刚在背后的支持,眼下又已经致仕的苏轼,对他们的影响也就不大了。
对于先后立下大功的胡衍,蔡京这时是想压也压不住,更何况在赵佶的身边,还有已经与胡衍结成同盟的高俅帮着说话。
进入讲议司任详定官的胡衍,还被赵佶特意赏赐了同进士出身,并提到了正七品的朝散郎。因为东南海事院分拆之后,除了直接辞官回家的李纲,已经被分到禁军及各路官衙任职的赵驷、黄友、甚至是岑穰等人,在胡衍的请旨之下,都直接晋升了一级本官,又赏赐了一些财物,以示安抚。
通过胡衍之口,还非正式地表达了新天子对于秦刚失踪之事的关切,透露了他无意清算秦刚及其昔日从属的本意,勉励众人还是要在新的职位上尽忠职守。
此时,正好遇上沿海各港口的海商船队纷纷受到海盗攻击,而据说有不少海盗就是因为水师舰队被扣欠军饷后逃走的士兵。
已经得到流求议会授意的赵驷、顾大生、张中等人,更是表示:如果朝廷不能解决欠饷的问题,水师逃兵现象还会进一步加剧。
同时由于海盗侵扰与官府盘剥的双重打击,那些过去商税富足的港口,立即陷入了市场萧条、交易停顿的局面,进而影响到了当地农产、手工产品滞销,外面的粮食进不来,地方民生一片混乱。
蔡京私欲深重,但却决非是一个糊涂虫,他立刻发现了自已党羽在之前的施政方面出现了偏差,同时这里加上会有秦刚遗留势力的强力反击。所以,此时的他既不能表示支持,也不能对此事无动于衷。
深思熟虑之后,蔡京还是将此事交给胡衍,同时承诺他在此事之中可较大尺度地便宜行事。
拥有了更多政治资本的胡衍,在与蔡京、童贯的交结以及之后向赵佶的投靠过程中,还是有所保留的:对于大宋境外的天津寨、渤海国、倭国九州以及流求的所有事情,他都没有透露过一字。
因为他觉得,在这场政治投诚中,光是他在京城所做的事情,再加上这次配合解决东南海事院一事,就已经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在大宋以外的这些,都会是他未来某个时候的杀手锏,又或者会成为他最后关键时刻踏上全新地位的后手依靠。
关于海盗一事的真相,他的心中当然是明白无疑,而沿海港口的一批无知官僚在商贸政策上的胡闹也令他内心冷笑。既然蔡相对他委以重任,他便施展起自已目前在朝廷讲议司以及秦刚旧僚的双重身份,先是果断地处理了相对比较过份的几个港口城市的官员,并且立竿见影地恢复了这些地方的部分经济活力——当然,他也必须要给赵驷面子,在这些恢复海贸交易的港口城中,海贸生意都被流求派来的蕃商陆续蚕食或直接控制。
胡衍对于自已竟然能够在流求与朝廷之间左右逢源的结果很是得意。
与此同时,他手下的钱贵已经完成了对于京城情报网接收后的重组工作。
于是,至此一帆风顺的胡衍便派他带着自已的亲笔信,悄悄地去一趟九州岛,代表着他,以秦刚最亲密的兄弟名义,与此时驻守那里的大宰港总督雷雨进行联络,希望能够与自已合作。因为他还有着自已的岳父家、当地涩川家的影响力,这样的合作,一定能够让九州岛、或者至少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