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风流大宋 > 第232章 福泽乡里

第232章 福泽乡里

,恰恰就是从菱川走出去的你们的师兄们!他们无论是革新拉丝机、发明上弦机,还是推广马拉圆犁、创新各种机械,便在极短的时间里,改变了我们对敌的优劣局面,并直接为几场大战的胜利奠定基础。这些,不仅证明着我们菱川书院中‘知识便是力量’的共同认知,更是践行着‘学以致用’的治学原则。所以,今天第二次的感谢掌声,让我们再送给这些以亲身实践做出证明的老学员们!”

再次的热烈掌声,更有曾经参加过这些技术研究的老学员们的自我感动。

“我曾与乔山长交流过菱川书院名字的由来,却更加钦佩前任乔老山长的睿智与深远用意。菱,有自生棱刺、坚韧不拔,川,为浩荡不息、豪迈开阔之解。这菱川书院,非临泽一镇之菱川、高邮一县之菱川,而应为这江淮之菱、天下之川。所以,所有入书院之学子,当有为各地学政立楷模之志!当有为天下兴衰习格致之心!所以,这最后一次感谢的掌声,让我们共同送给自己!送给每一个能够在这里学习而证明自己的你们!”

在更激动、更热烈的掌声中,苏老山长手抚雪白的长须,赞许地对乔襄文道:“此子天然师者、亦天然辩士也!”

乔襄文、林武功及马伦亦心有戚戚焉!

因为神居水寨里的酒坊、香水坊都已经尽数迁去了大名府,除少数师傅跟过去后,水寨里的绝大多数人都迁居去了流求,而神居村的人也基本都为后来聚居而来的当地百姓了。

赵梧如今便长住临泽这里,原本因为要弄清楚辛第迦搞来的不少大食人的机械设备,便是由他一直与请来的两位大食学者一同研究,并请他们帮着翻译同时带来的诸多科学书籍,久而久之,他竟然在此过程中,慢慢地学会了阿拉伯文,更是参与到了这些书籍的翻译工作中去。

他告诉秦刚,差不多到第二年的夏天,他手头的几本书籍翻译结束后,便会前往流求。

在菱川书院,秦刚与金宇竟然十分意外地碰见了另一个故人——陈武。

陈武本来就是京城中的禁军一员,后因机缘,在毛滂获知高邮军一职时,被其带在身边为亲随护卫。在北窑庄野码头一案中,给秦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毛滂因朝中打击蜀党受到牵连,直接便在高邮知军任上辞官远游。临行前虽然也给了陈武一笔遣散费用。只是陈武这么多年,自己也无甚积蓄,光是凭借这一小笔钱,若是千里迢迢地回到北方家乡,算算也不是很值,索性就在高邮住下了。

陈武长期从军,也不懂什么生产与生意的技巧,偶尔被乔襄文遇上,毕竟是曾对他是有过救命之恩,于是便邀其来书院做个帮工,平时就干些个力气活,也算有了个谋生的差事。

“陈兄,你有如此好的身手,为何不来寻我或者直接去找修撰?”金宇对陈武说道。

“只怕给秦修撰带去麻烦。”陈武却是实话实讲。

秦刚却是问道:“听子规说,陈兄家乡在北方甚远,不知籍贯何处?”

“回修撰,小人父亲原为渤海汉民,年幼时因饥荒随父母南下山东。后来便就从了军,家乡早已不再指望回去了。”陈武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哦!难怪陈兄能有北人之身姿。”秦刚闻听,心中一动,却道,“如若不嫌弃,你可来我身边听用,此次先随我回京城,毕竟又是北边。日后若有机会,还可派你去北边公干,不知你意下如何?”

陈武在这书院干活,只是为生活所迫,一听能被秦刚所接纳,岂有不愿之理,赶紧拜谢,便就随金宇去准备了。

临泽回去后,绍圣五年的除夕便来到了,秦刚终于得以在自己的家乡高邮,度过了他穿越而来的第一个新年!

【卷五 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