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风流大宋 > 第208章 前提底线

第208章 前提底线

,伪朝不灭,西北不宁!”秦刚更是斩钉截铁地下了这样一个论断,看了看在座的几人虽有惊诧,但却并无任何反驳之语之后,才继续说道:“而要实现这样的根本目的,除了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反复蚕食与打击之外,其实还是有第二条路可以辅助的,那就是开放宋夏榷场,以经济商贸之战,逐步瓦解西夏的国力、民力乃直至军力,以实现我们不战而胜的大谋略。”

这是章楶在处州的最后一天与秦刚深聊过的话题,同时也是他这次力主要求秦刚作为和谈副使的根本原因。

“开放榷场?”秦凤路的一个官员表示质疑,“那岂不是正应了西夏方面的主张么?这宋夏榷场之前便曾多次开放过,多是西夏人想要购买我大宋之丰富货物,而对于我大宋想购买的马匹、青盐等物,对方又总是会进行各种各样的限制。”

“所以才需要进行深入的谈判,他们想买的东西让我们卖,我们想买的也必须要求他们同样要供应!”秦刚则简短地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

“可是,据我所知。这西夏国内开化甚晚,物资匮乏,通过榷场的交易,他们便可以购得我大宋各地的繁华货物,长此以往,岂不是会慢慢地增强了西贼的国力么?秦宝文所称的瓦解其国力、民力与军力的依据是什么?想请赐教!”王厚倒是提出了具体的疑问。

“我方想要开通榷场的目的作用至少有三。”秦刚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试图用最简单的说法来解释,“其一,推行文化覆盖,引蕃民仰慕归奔。我们想要收复旧土,其实关键在于收复在这片土地之上的生民。而西北多有未开化之蕃民,他们常年过着游牧生活,习惯了自给自足的日子,若只是将这片土地简单地占领,这些蕃民便会迁走他日。而若是无民之地,便无税赋产出,就成了一块死地。”

“那我们可以迁移内地之民啊!”有一官员提议。

“迁民是一办法,但是毕竟是增加了开支。再说,原来的蕃民既是游牧,但有可能再次迁回,这便是管理上的隐患,我大宋的各个边地,类似的原住蕃民与移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还少吗?”秦刚如此一问,大家也就默然了。

“若我们广开榷场,不断输入大宋之丰美商品。试问,好东西谁不喜欢?喜欢了又岂能放弃?久而久之,蕃民对此依赖,便有归附之心,有了归附之心,便就有了治理之基础。这样的地方,纵使暂时被外贼窃管,那也将由内而生一股欲回归我大宋王朝之宿命。”

王厚一边听着,一边轻轻地点头以示认可,其实他父亲王韶当年一经打下熙州、河州、洮州等地,首要之事就是开设市易司,推进民族间的贸易活动,一旦蕃人欢迎,从中受益,原先在那里的吐蕃政权之影响也就逐渐被瓦解。

“其二,榷场交易中,并非是看哪一方所需要的物品更多,便就以为是哪一方的获益更大。商品交易,真正获利的是对于商品加工过程中的利润增加空间。先看一看西夏人最需要的丝绸、茶叶、瓷器这三样产品,其本质却是桑叶、茶树叶与粘土,然而因为有了我大宋的灿烂文明加工,生产出来的最终商品相对于本质增值了数十倍乃至百倍。这背后的每一分利润,都将养活了我大宋的军民,增强了我们的国力。”秦刚的这一心得来自于后世全球贸易中的切肤之痛,鹰邦的贸易优势就在于他们掌握最尖端的芯片、软件及高科技产品的销售,处于获取一切商贸最主体利润的顶端,而初期积累的兔群只能用纯粹手工堆砌的数亿件的衬衫来作此极不平等的利润回报。

不过,非常浅显的说明,显然还是打动了现场的众人,尤其是王厚也开口接话道:“反过来看西夏人所向我们主要销售的皮毛、牛羊肉、矿石、草药,都是最简单地草原上养着的、地上地下挖出来的,这些东西,因为有着青唐人、契丹人、鞑靼人的竞争,向来只能保持着较低的售卖利润。”

“的确,刚才有人在问,西夏人不肯卖给我们马匹与青盐怎么办?”秦刚提到了这一问题后,继续笑着说,“只要榷场正常开着,所有的生意都将会有做生意的办法。首先,在榷场上,他们需要的商品这么多,只要放开卖与他们,没有钱怎么办?他们势必要增大数量卖马与卖盐。而且,在一开始,无论是马匹、还是青盐,都未必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事实上还可以向刚才处道所讲的青唐人、契丹人以及鞑靼人去高价购买,只要价格提在那里,西夏人就不可能会顶得住这样的诱惑。而养马成马是需要一个周期,到了关键时期,我们一旦压价或停止收购,他们的马匹又能卖给谁呢?”

在场之人,无一不是人精,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