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悦给抓了回来,接着又派宋子仙领兵入驻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附近)。
当地主要的反抗力量是吴郡的新城县(今杭州富阳新登镇东)戍主戴僧逷(ti)和吴兴郡(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太守张嵊(shèng)。戴僧逷虽然只是个戍主,但手下有精甲五千,又有本地士族的支持,战斗力很强,宋子仙领兵围着新城打了很久,愣是没打下来。
新城县这边在僵持的时候,原来已经被侯景占领了的吴郡那边也出事了,当地人陆缉不满侯景的统治,起兵袭杀了侯景派过来的太守,推举前度支尚书陆襄为新太守,而陆襄自以为资历不够,又派人去把在吴郡避难的前淮南太守文成侯萧宁请出来担任盟主,共同对付侯景。
继建康之后,三吴之地也开始遍地烽火,生灵涂炭。
东边战事胶着之际,侯景又派赵伯超的儿子赵威方担任豫章太守,领兵西上,结果遭到了江州刺史寻阳王萧大心的阻击,赵威方兵败被俘。好在赵威方继承了他老爸的逃跑技术,找到机会逃回了建康。
南边也不是很妙,先遣队来亮被杨白华砍了之后,侯景接着派部将李贤明去攻打宣城,但杨白华是名将之后,战斗力相当了得,根本打不动。
如果说侯景围攻台城的时候,遭殃的还只有建康周边的百姓,那么现在战乱已经开始逐步蔓延到南梁的各个角落。
更让人感慨的是,此时的战乱已经不全是跟侯景直接相关,南梁内部的互相残杀也开始展露端倪。
而这里面的核心人物,就是湘东王萧绎。
萧绎得知台城失守之后,已经做好了拥兵自重,伺机出手的打算。他不仅在江陵四周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还派人去把周边的兵马粮草都集中过来,由他统一指挥。
没想到边上的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不买他的帐。萧誉是萧统的次子,他因为自己家族被无缘无故取消了皇位继承权,本就一肚子气,现在听说萧绎还要收自己的兵权,当时就火了,直接怼了回去。大家都是王爷,凭什么我要听你的?
萧绎接连派人去催了三次,都被萧誉给顶了回来。萧绎大怒,心说我收拾不了侯景还收拾不了你么?他当即派儿子萧方等领兵去讨伐萧誉。
大军到达麻溪(今湖南高官沙市北)的时候,遭到了萧誉的伏击,客场作战的萧方等最终战败,溺死在江中,有幸成为这次战乱中第一个死在自己人手里的重量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