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兵和重装步兵,每个月是二两银子,炮兵是二两五钱银子,军官更高!”
“他们还分宅子!”
“他们每年发四套军装,四双靴子……”
“你们可不能把发下来的军装带回家里,宁海军的军装只有军人可以穿,如果百姓穿了,都会被处罚!”
“听说,逢年过节军队的家人也要还可以得到一些米面、酒肉之类的慰问品!”
“慰问品算个啥啊,你们知道吗?宁海军士兵如果你们阵亡了,阵亡士兵的家属可以得到四十两银子的抚恤金和一百亩田;这些一百亩田可以传家,五年免税,十年半税!”
“怪不得那些宁海军不怕死,有这好事,我也不怕死!”
……
郑氏集团的士兵,其实待遇与明军普通士兵差不多,基本上是半死不活,郑芝龙手中的银子多,但是不舍得给士兵花,他的银子收入大部分被自己存起来或者花掉了。
养活士兵的费用比明朝官府要高,但是待遇只是仅仅比普通士兵好一点,也只有在真正拼命的时候,才会下重赏。
比如说郑芝龙在命令火船进攻的时候,这种敢死队有的时候是给一百两银子,有的时候是给二百两银子。
平时不作战的时候,郑氏集团的士兵也是半死不活,饿不死,也吃不好。
来到吕宋的第一天,这些郑氏集团的陆军士兵就感觉到了宁海军的豪气,在原来西班牙人建立的港口广场上,一排足足建造了六百多个灶台,随着大量郑氏集团的陆军士兵抵达,这给宁海军炊事兵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好在宁海军率先挑选的就是郑氏集团的伙头军,大约六千余名郑氏集团的炊事兵被裁撤老弱病残之后,留下了四千余人换上了宁海军的军装,正式成为宁海军士兵。
他们与宁海军的炊事兵一起,开始做饭。
六百多个灶台,火力全开,六七千名炊事兵一起做饭的场面,这让郑氏集团的士兵们大开眼界,他们还是第一次大规模集结。
得益于吕宋的物产丰富,现在的这些郑氏集团士兵的伙食水平,甚至比辽东的宁海军正规军也要好,没有办法,吕宋不缺水果,什么菠萝、香蕉、苹果、猕猴桃之类的水果,辽东可不容易见到。
很快郑氏集团陆军士兵就接到了吃饭的通知,他们拿着饭盒,开始排队打饭,无论是馒头还是米饭,全部管够。
不过,郑氏集团的陆军士兵大都是南方人,喜食米,大部分人不爱吃包子和馒头,面条,这反而更加省事。
郑氏集团士兵的纪律本来不太好,挤成一团,气得负责管理秩序的宁海军士兵,抡起教鞭就是一顿猛抽,好不容易才让他们老实下来。
领到饭菜的郑氏集团的士兵都顾不得烫了,找个地方一蹲就呼噜呼噜的吃了起来,烫得呲牙咧嘴还眉开眼笑,边吃边说这辈子数这顿饭吃得好了。
吃完饭,还有新鲜的牛奶,可以喝奶茶,或者是纯牛奶,等吃饱喝足之后,这些士兵将以一百人为一队,开始站军姿。
在校场上,宁海军黑色的战旗在风中猎猎飞扬,数万名郑氏集团的士兵巍巍列阵,昂首挺胸,目不斜视。
队伍中的宁海军教官们拿着教鞭在士兵中间来回走动,并且向众士兵说道:“你们想成为真正的宁海军士兵吗?”
“想!”
“想法非常好,但是宁海军不收废物!”
教官们接着道:“你们最好争气点!”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动弹,几万人浑如万根木桩。
站过军姿的人都知道这样有多难受,而宁海军那别具特色的黑色军装吸热效果又是一流,烈日之下,一个个汗流浃背,再加上吕宋的蚊虫叮咬,那痛痒的滋味直透骨髓,让那些郑氏集团的士兵只想一巴掌将它们拍成肉饼。
但是没有人敢动一下,因为就在他们的对面,宁海军几千多名老兵顶盔贯甲,全副武装,就站在烈日之下和他们一起暴晒。
这些老兵站在草地上,那里蚊虫更多,叮在他们脸上吸得肚子都胀开来了,却没有人动一动,仿佛一群没有知觉的木头人!
李志祥望着这些勉强支撑的士兵道:“大帅,这些兵素质太差了!”
“不合格的就打乱,让他们组建为屯田兵,在吕宋屯田!”
“如果一次性淘汰太多人的话,恐怕……他们会不满!”
“本帅不是开善堂的,哪有那么多银子养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