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给乡亲们看的,人言可畏啊。”
杨氏脸刷的一下就红了,瞬间明白了,原来,她、她和李德仁的那点事儿,李家的儿媳妇都知道了, 而且,好像,大概还挺支持,还替他们两个在乡亲们面前打马虎眼,这也太羞死人了......
第178章 李二虎被打戒尺
杨树林没事了,李家人也该走了。
李德仁磨磨蹭蹭走到了最后,趁着春草们都出门的时候,突然低声对杨氏道:“老地方。”
没等杨氏答话,人已经飞也似的跑了。
杨氏紧张的偷眼看向儿子杨树林,发现儿子眼睛紧闭,还没有睡醒的意思。
而儿媳妇小杨氏呢,正小心翼翼的给丈夫掖被子,完全没注意婆婆这里。
杨氏站起身来,对儿媳妇小杨氏道:“红梅,我出去买点儿啥吃的,给树林补身子。”
杨氏走了。
一直“昏迷不醒”的杨树林终于睁开了眼睛,望着房梁发呆,良久才幽幽的叹了口气。
他早就醒了,只是不知道如何面对李德仁。
他三岁时候父亲就没了,二叔和三叔嫌弃大房是累赘,便提出了分家。
奶奶看大房艰难,便带着她那份田产跟着大房过,想帮杨氏拉扯拉扯树林这个年幼的孩子。
后来,杨氏的两个小叔子、两个弟媳妇经常说有的没的,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儿找杨氏晦气,杨氏心烦,便变卖了田产举家搬到了柳河村,除了逢年过节,几乎断了往来。
刚开始日子过得还算舒心,婆婆还能帮她分担一部分农活儿,渐渐的膝盖便开始疼痛,一年不如一年,最后卧病在床了。
杨氏的日子越发艰难,上有老,下有小,坐吃山空,往往是吃地瓜都保证不了全饱。
杨氏心眼儿好,经常是地瓜瓤给婆婆和儿子吃,自己经常吃瓜皮。
杨树林还曾问过娘亲,为啥吃地瓜皮,娘说,好吃。
后来大些,他终于知道,不是地瓜皮好吃,而是娘亲舍不得扔,怕扔了下顿连吃地瓜皮的机会都没有了。
所以从小杨树林就发誓,长大了一定要孝顺杨氏。
再后来,也就是六年前,李德仁一家搬过来了,从那时候开始, 家里的日子突然就好了,隔三差五还有野鸡肉吃。
直到三年前,杨树林大了一些,他才发现了娘亲的秘密,也自那时候起,开始了与杨氏的战争。
寡妇再蘸,这在杨树林而言,是很丢面子的事情,打死他也不会同意的。
可是,现在,杨树林承了李德仁这么大的恩情,他不知道如何面对李家了,只能像乌龟一样缩在壳里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了。
.
又过了两天,一大早晨,屋外一阵马厮声响。
春草开了门,发现前两天的工匠去而复返,搬下来不少凳子,与前两日搬的桌子刚好是一套。
大家明白,这应该就是价值二百两银子的凳子了。
可是,孙明山不是故意扣下凳子恶心李家人吗?怎么舍得把凳子奉献出来了?
春草狐疑的问小兵,小兵志得意满道:“第五局,俺们孙校尉赢了,李把总输了。”
春草:“......”
“猛虎营”竟然输了?
春草正纳闷的时候,李家兄弟回来了。
春草忍不住把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
李四虎讪然笑道:“常年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大意,大意,反正就是输了......”
李四虎闪烁其词,不愿意往下说了。
李四虎狡猾,套不出话来,架不住李大虎心思单纯,嘴又笨得跟老太太的棉裤腰似的,很快被高小翠套出了话。
原来,这最后一场‘峙’的比试中,是孙明山受上次“醉今朝”的启发,向尹参军提议,这场对峙在青楼中举行,在花团锦簇的女子当中,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不动心的,谁就是胜利者。
正式比赛了,李四虎只轻飘飘的留下一句“我认输了”,拨腿就要走。
孙明山哪能乐意,急匆匆追上李四虎,恼怒道:“为何刚比你就认输,你瞧不起谁?是觉得我不配做你的对手吗?”
李四虎转了转眼珠道:“你把你扣下的凳子送到我家去,我就告诉你我为什么认输。”
孙明山笃定点头道:“好,我答应你。现在,你可以说,为什么你要认输了吧?”
李四虎附在孙明山耳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