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内心感动,声音颤抖。
“此事可交给我,我定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金江镇的强盛之道尽我所有。”
“理当如此,此事唯林公可担负。”
唐清安肯定道。
学问比他高的,不如他有经验,经验比他高的,不如他有学问,学问和经验都比他高的,不如他有坚韧。
林如海的一生经历,以及成就,绝不是普通人能达成的。
至少。
林如海有这份潜力。
作为节度府的推官,林如海有职责,推动金江镇。
金州。
将军回来后,很快就撤销了学堂,融入军学堂。
从此。
金江镇只有军学堂。
军学堂的学生来自于军队和百姓。
军中子弟免学费,百姓子弟缴纳学费,遗孤则免学费和伙食费。
军学堂的学生们,学习实学,学习兵事,文武两道。
学习如何让百姓能过上穿衣吃饭的生活,把实学灌输。学习如何让敌人恐惧和畏惧,把兵事灌输。
此举,间接提高了军人们的地位。
学堂主教邓章亲自来找将军,提出他的忧虑,担忧武夫乱国,不受控制。
唐清安不以为意。
“这是军士们应得的。”
金江镇的时代是不同的,不是和平的时代,而是战乱的时代,军队要承受大量的伤亡。
哪怕日后的大争之世道,军士拼命,都是长久的主题。
而随着金江镇的民生越来越好,百姓也不像以前那般贫苦,如果不提高士兵的待遇和地位,谁会愿意当兵呢。
金江镇民生发展的越好,就越要大大的提高士兵的待遇。
现在军人的待遇不错,是建立在百姓前几年的生活困苦上,两者对比而产生的结论。
当百姓生活富裕,士兵哪怕仍然保持目前的待遇,其实也算的上是退步。
因为没有提高士兵的地位和待遇。
当兵获得的好处,不如百姓生活的好处,而当兵的还要承受伤亡之痛,自然而然士兵的地位就越来越低下。
换做是谁,都不会再愿意去当兵,此乃人之常情。
至于大周的时代,担忧武将乱国。
所以才要更大力度的推广实学,把百姓的衣食,打入人们的心底,人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