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最后的盛宴
之后,奥地利政坛出现了一位一上任就大放异彩的风云人物,克莱门斯·冯·梅特涅亲王。他说服科西嘉恶魔拿破仑娶弗兰茨的女儿玛丽亚·路易斯为妻,以换取和平(有人告诉拿破仑,玛利亚·路易斯另有所爱,他回答说:“公主能谈恋爱吗?她们不过是政治商品而已。”)一场代理婚礼于1810年3月在维也纳举行。这完全是梅特涅做事的风格:先以联姻换取暂时的和平,然后奥地利再向法国宣战。
当然,拿破仑在滑铁卢一败涂地。
随后,奥地利、沙俄、普鲁士和英国立即召开维也纳会议,瓜分他的领地。奥地利在和平会议上得到萨尔斯堡和威尼斯,重新振作起来,但他不得不放弃后来成为比利时的奥属尼德兰的部分领土。借会议之名,奥地利受益颇多,单是与会的215名王室代表和10万名观光游客就带来了滚滚财富,不过,要把皇宫内各国首脑、他们的家族成员以及随处佣人都招待妥当,所需的开销和麻烦确实挺可怕。
皇宫内的贵客们每天用餐要开40桌宴席;数百辆马车留在马厩中全天整装待命。许多贵宾还有各种怪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怪癖根本毫无道理,他每天都要让人定时往他房里送大冰块;符腾堡国王过于肥胖,无法靠近饭桌,要求把桌子锯出一个半圆形的洞,以适应他的大肚子。
梅特涅野心勃勃,会议结果根本无法满足他,但还合他意。他在皇帝面前尽心尽职,暗中等待时机。到皇宫的育婴房看一眼,你就会明白,现任皇帝的继承人根本就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所有的人都认为继承人斐迪南是个友好的小家伙,但从医学角度上,却是个智障儿童。只要斐迪南登上皇位,梅特捏就可以自由的管理整个帝国了。要做的是让裴迪南登上皇位。简言之,梅特涅必须保住君主专制,以便利用他。
在警察部长约瑟夫·泽多尼茨基的帮助下,梅特涅严酷控制以保持现有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新闻界的自由被一扫而光,政治活动一律禁止。对普通民众这种镇压就是想让他们不去想那些严肃的事情,让他们停留在比德迈艺术时代,从事一些悠闲而琐碎的活动。表面上看,全国一片太平盛世,在都市中产阶级中,歌剧,华尔兹、花式地板、啤酒和腊肠风靡一时。
那时,维也纳大概有20万人口,至少有65家工厂生产钢琴。一位王子(约翰大公爵)竟然出人意料的娶了邮政局长的女儿,不过,这场贵贱婚姻自然失去了贵族的继承权。
1831年,梅特涅温文尔雅的宣布,斐迪南没有理由不结婚(他认为这样斐迪南会更像一个皇帝)。未来的皇后撒丁尼亚公主玛丽安娜。她是个极其平常的妇道人家。第一眼见到丈夫的样子,立即脸色煞白。
甚至已经步履蹒跚的老皇帝弗兰茨在他们的婚礼上也嘟囔了一句“上帝保佑”。外国大使一想到和新皇帝打交道就不知所措。有位大使曾说,奥皇斐迪南一世所说过的最聪明的一句话就是“我是皇帝,我要吃布丁”。然而维也纳人真心爱戴他,同梅特捏和他的那些可怕的秘密警察相比,他是多么憨厚善良啊!
牢牢把这个愚钝的皇帝握在手心里,梅特涅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发号施令了。因此他确定自己大有赚头。1839年颁发家庭法怪异的令人大跌眼镜。他第一次明确规定,玛利亚·特蕾莎传下来的嫡系子孙都是奥地利大公和女大公,他们应当遵守行为规范,绝对服从皇帝的旨意,否则将丧失所有的皇室荣誉、头衔、特权、还有收入。如果未经皇帝同意就结婚,他们及其子女也将丧失一切权利。
奥地利普通百姓的处境也不比受困的皇室成员好到那里去。作家带头冲破牢笼,于1845年递交了发对检查制度的请愿书,打破了比德迈时期表面的平静,人民群众纷纷走上了街头,国家护卫队被调来镇压,但是维也纳的学生们仍保持着抗议高潮。1848年的巴黎革命鼓舞了全国人民掀起全面反抗。梅特涅赶紧逃之夭夭,据说,他躲在一个洗衣筐里,逃到英国去了。
哈布斯堡家族十分清楚,他们的生存应该依靠比斐迪南更机敏灵巧的人选。1848年1月2日清晨,家族全体成员聚集在斐迪南的宫殿,告诉他该下台了。一份已经写好的退位诏书摆在他的面前,旁边站着年仅18岁的弗兰茨·约瑟夫准备接管皇位。斐迪南曾抱怨治理国家太容易了,签名才是困难事,这时,他拿起笔,费劲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统治从1848年到1916年,创下了哈布斯堡家族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