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
世界的尽头就是考公。
终于说到这个了,全冠清激动得不行。
要是把慕容复这个一门心思想要造反、复国的家伙弄去考公当官,光是想想就觉得有趣。
“科举?”这话一出,三条惊讶词条同时蹿出。
慕容复目光闪了闪,尴尬不失礼貌地笑了笑。
他觉得全冠清这个建议实在是太失水准了。
科举制度自隋唐建立以来,至赵宋的确已经成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如今满堂诸公也的确都是进士出身。
可这个成材率实在不算高,而且科举路可不好走啊。
慕容复对自己的文采武功都很有信心,自觉考个进士不难。但三年一次的科举,每届百多进士中举。
想要从中杀出重围,至少在慕容复看来,比起前面三个策略要离谱多了。
但考虑到前面三个策略已经证明了全冠清的心智,这次失误或许只是处于江湖人对于科举、仕途难度的不理解,慕容复也没有苛责,只笑道,
“全兄此法确实是四平八稳之策,只是即便是进士及第也未必……”
只是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已经被全冠清打断,
“哎,李兄。若只是寻常书生科举入仕,自然是千难万难。即便是进士及第,想要真正位列朝堂也不过是愚公移山,始叩太行。”
“那全兄还……”慕容复迟疑。
他还以为全冠清不懂,可听全冠清的意思,明明是知晓之中艰辛。
“对于寻常人而言,即便进士及第,想要有所作为也是千难万难。可对于李兄来说,却是有一条捷径。”
“哦?”慕容复顿时来了兴趣。
“李兄觉得,赵宋如今最大的困境在于何方啊?”全冠清问道。
“这……”慕容复稍稍沉吟便道,“内部情况全兄适才已经说了。外部的话,澶渊之盟后宋辽多年不起刀兵,加上辽国如今内部糜烂,北境勉强可说安定。而吐蕃外强中干、大理行事软弱,能够算得上困境的,大抵就只剩下西夏了。”
这话不错,这几年赵宋和西夏之间作战多有失利,加上朝中保守派当道,边境局面越发糟糕。
西夏可以说是如今宋国最大的外部问题。
“不错!”全冠清赞许点头,“赵宋得国不正,是以重文抑武,自狄相公之后中枢便再无一个能战之人。若是李兄能够入仕,哪怕只是一闲职只要肯站出来,也能压在寻常武将之上。
“届时只要稍稍来上几场胜利,自然可以平步青云。李兄在西夏经营多年,想要从中用些手段,想必不难吧?这可是李兄独有的优势。”
“嘶!”听全冠清说到这里,慕容复已经再次脑补出了一大堆自己能够在其中纵横捭阖的手段,眼睛都在放光。
全冠清见状,继续笑道,“李兄精擅易容之术,其实倒也未必就要放弃西夏这边。狠狠心,上策下策一起来也未尝不可。
“须得注意的是,赵宋的文官打仗怕死,但抢功劳各个争先。李兄如果要选这条路,须得注意。说起来战场上刀兵无眼……”
后面的话全冠清没有再说,看着慕容复了然的眼神,他就知道对方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想法。
“今岁春闱刚过,如果李兄有意,可以开始准备了。”全冠清笑道,“三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
“呵呵,那倒也未必需要等上三年。”慕容复呵呵轻笑,心中在想什么,却是连全冠清也猜不到了。
“全兄之才在下实在佩服,进入时间场合都不对,等到来日在下必定再寻阁下求教。”慕容复拱拱手转身离去。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全冠清的嘴角勾起了一个弧度。
哎呀,也不知道慕容复最后会怎么选择。
要是真的去考科举,那可就好玩了。
别看他把慕容复忽悠的一愣一愣的,边上段誉、王语嫣也都心情激荡——这点从刚刚刷刷增长的心绪值就能看出来。
可他自己知道,自己这些连纸上谈兵都谈不上。
也就忽悠一下信息渠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