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的这番话,瞬间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实在是他的这番言论,太过于惊世骇俗。~卡_卡^暁?说`惘+ `已_发¨布¢最+薪¢漳-劫^
偷盗行为是错的吗?
这都不用去想,肯定是错的,但是朱允熥的一番举例,却相当于在绝境之中硬生生的开拓出一条羊肠小道。
这条小道告诉了大家,世间万物并不是绝对的。
盗窃这项行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竟然会是正确的。
这个时候,解缙再次开口了。
“陛下,既然您说儒家只是不适合治国,那么请问儒家适合做些什么呢?”
朱允熥笑了,这个问题被问了出来,那么这个话题也就快要结束了,而这也是解缙今日行为最终目的之一。
“想要知道儒家适合做些什么,那么朕要反问你,儒家的核心思想包括什么?具体又分哪些?”
对于这个问题,解缙基本上不假思索的就能回答出来。
“回陛下,儒家核心思想也是一种道德理念,包括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具体又分为:
德治、仁政、礼治、人治的政治主张。
有教无类,文之于礼乐的教育理念。·搜*嗖·小/说?王′ ·勉¢沸-悦/渎!
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
“嗯,你总结的很好,从古至今的各个朝代,有尊重儒家的也有不尊重儒家的,那么朕问你,你觉得哪个朝代真正的把儒家的道德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的?”
解缙认真的思考了一会,他没有回答,因为他发现无论是那个朝代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你没有回答,那么朕可以理解为并没有这样一个朝代是吗?在场诸位有什么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儒家道德理念不对吗?是错误的吗?
不是这样的,朕可以告诉你们,在朕看来,儒家的道德理念并不是错误的,相反,还是非常的正确的。
而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将其发挥淋漓尽致主要有两个原因。
根本原因是儒家思想和主要,出现了矛盾。
主要原因是儒家思想并不全面,有些偏执,忽略了事物的两面性或者多面性,或者说任何一种思想都不全面,有其极力主张的地方,必然就有其遗漏的地方。”
听到这里,在场之人都是一头雾水,儒家本身出现了矛盾?在哪里?他们怎么没发现?
“看来诸位不是很理解朕所说的,那么朕就解释解释。^k_a!n¨s\h?u\z¢h¨u-s/h.o,u~.*c′o^m?
首先是儒家的政治主张,德治、仁政、礼治、人治西个方面,全部都有问题。
什么是德治,以道德感化教育人民,认为道德教化比法律制裁更有效,那么朕想问,花有百样红,那么人呢?
人有千般好,同样也有万般坏。
难道面对坏人也要用到的教化?你们面对山贼劫匪的时候,有谁是凭借肚子里的儒家经典感化对方的?
国家打仗的时候,怎么学儒的文官不上战场去进行道德教化,凭借子曰退敌降兵。反而靠着国家的士兵用人命去抵挡,一将功成万骨枯可不是说笑的。
这难道不是儒家偏执的地方吗?孔子同样提出因材施教的理念,怎么没有被你们归为儒家呢?还是说最初的儒家有,因为对你们不利,所以现在的儒家就没有了?”
在场众人听到这个说法,头都低了下来,他们既然能科举,说明他们识字,他们识字,说明他们受到过教育,什么教育呢?只能是儒家教育。
受到过儒家教育,那么朱允熥指责他们并没有错。
“德治说完了,我们再说仁政。
什么是仁政,仁政说的是统治者应关心人民福祉,实行仁慈的政治。
这项主张看似没什么问题,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为了百姓的利益思考,但是在经过时间演变中渐渐地发生了改变。
变成了某些大臣用来限制皇帝,掣肘皇权的工具。
皇帝如果对大臣好点,那么这个皇帝就是仁慈的,如果有哪个皇帝对大臣严厉些,那么这个皇帝就是残暴的。
最典型的就是商纣王帝辛和秦始皇嬴政。
这一点从皇帝庙号上也能看的出来,比如说历朝历代的那些仁宗们,如宋仁宗,元仁宗,他们的仁对的是百姓是整个天下吗?
很明显不是,他们的仁只是对文人大臣而己,不然诸位觉得他们是怎么得到的仁宗庙号的,百姓可没资格给皇帝上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