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火器是肯定要发展的,但是需要用钱,国库没钱,百姓没钱,钱都在官员士绅手里。
得想办法把钱从这些人手里掏出来。
还有就是倭国的银矿,要不要现在去找呢?
朱允熥很认真的想了想,他觉得不能放弃,甚至应该尽快把银子弄回来,如果能顺带灭了倭国就更好了。
就大明现在经济情况,己经被老朱的宝钞摧残的不像样了,急需要大量的银子救市。
宝钞制度不能首接强硬的废除,否则会造成经济硬着陆,导致各种社会危机产生。
一个处理不好,就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而倭国的银矿,则是可以完美的解决宝钞的问题。
如果倭国能够大量运回银子,朱允熥就可以让民间的宝钞和朝廷的银子兑换,实行宝钞回收。
或者通过税收等方式回收宝钞,之后再严格控制新钞的投放,不像老朱那样无节制的印发宝钞。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就可以大大的缓解宝钞造成的通货膨胀。
可是朱允熥不想现在发动对外战争,倒不是他圣母心。
而是朱允熥想要先发展火器,形成技术代差之后打压制。
那样的话就可以用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收益,避免因为战争导致损失大量的人口。
思来想去,朱允熥决定在倭国玩一手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发动战争,可以首接安排特种兵控制倭国高层。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是可以一试,试一试又损失不了什么,可是一旦成功的话,那么收益将会是巨大的。
除了钱之外,明朝现在缺的是基础资源粮食,农耕社会生产力本就低下,再加上战乱初定,国朝初立,人口数量少。
导致整个大明的社会基础资源,都处于比较低的一种状态。
粮食少了,人口恢复就十分的缓慢,经济恢复也就慢。
今日一早,朱允熥己经用兑换券兑换出了土豆,安排15名特种兵去了广东、广西、西川三地种植土豆。
云南那边不安生,就没有安排人过去。
争取在明年开春的时候,能够推广出去,增加百姓的抗风险能力。
人口饿死的少了,有吃的了,经济就会很快的恢复起来。
还有一点就是,朱允熥打算创建一个农科院,就连首任院长他都想好人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