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没底。
请帖送出后,只等老太君寿辰到来。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是老太君寿辰。
荣国府内宾客往来不断。
“北境王到!”
“秦相到!”
“大皇子到!”
“二皇子到!”
“何太师到!”
小厮们依次通报,令贾家上下喜出望外。
这么多大人物竟然都来到贾府参加老太君的寿宴!
贾府上下无不惊喜交加,毕竟上一次这般盛况,还得追溯到荣国公在世之时。
如今宾客云集,无一不是朝廷重臣与皇室贵族。
就连大皇子、二皇子这样的皇亲国戚也亲自到场。
老太君喜笑颜开,这场面比当年荣国公在时更加热闹。
然而,众人却发现,几乎所有来访的官员都在找贾瑄,显然都是因他的邀请而来,可如今贾瑄却不在府中,大家都感到十分疑惑。
“老太君,贾瑄将军为何不在府里?”大皇子周元昌忍不住问。
此话一出,秦相、何太师、二皇子、长公主以及众多官员都将目光投向老太君。
老太君神色微变,随即说道:“瑄哥儿最近忙着监察司的事,这几日都没回家,很是忙碌,能者多劳嘛。”
王夫人也急忙附和:“是啊,瑄哥儿正在忙监察司的事。”
贾赦和贾政也随声附和。
他们怎能说出贾瑄己与荣国府分家的事实?
“唉,真是遗憾,发了请帖,人却不在。”大皇子等人惋惜道,他们正是为了贾瑄而来。
“是是,确实可惜。”老太君勉强挤出笑容,内心却懊悔不己。
她明白,这些人都是奔着贾瑄去的,与贾府并无关系,而且还是贾瑄发出的邀请。
贾府众人脸色复杂,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些达官显贵之所以前来,全是因为贾瑄,与他们家族毫无关联。
贾母心中疑惑,贾瑄发出请帖究竟是何意?难道他真的要分家,却又对贾家心存感激?她正思索间,忽然想到,或许贾瑄只是希望贾家能给他一个台阶下。
宾客陆续到达,为贾母贺寿。
林黛玉、迎春、探春同坐一桌,贾宝玉试图加入却被林黛玉赶走。
他不甘心,跟在黛玉身后换座,引起众人注意。
秦相笑着问贾母是否能看看贾宝玉所衔之玉。
此言一出,大皇子、长公主、二皇子均神色微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王夫人听后十分高兴,认为宝玉今日定会成为焦点。
贾母亦觉欣慰,觉得贾宝玉能得到皇室关注是好事。
贾母唤宝玉上前,命他拿出那块玉石展示给在场的贵宾。
宝玉虽面对诸多陌生人,却毫不胆怯,从容取出玉石。
大皇子接过细看,发现这块玉晶莹剔透,还刻有字迹。
正面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大皇子仔细端详着这块宝玉,反复查看正反两面,终于松了一口气。
“总算是虚惊一场。”大皇子放下心来,嘴角带笑。
其他皇子也依次接过宝玉看了一遍,随后将其归还给贾宝玉。
众人皆松了一口气。
幸好不是那块玉。
记得当年太子雄佩戴的南越国传国玉,上面只有一个“雄”字,且尺寸比这要大得多。
此外,当年得到传国玉后,皇帝便让人将其制成挂坠赐予太子,他们只远远见过玉的模样,知道上面的刻字。
“诸位有何事?”老太君好奇地问。
“无碍无碍。”大皇子摆手笑道,“今日是老太君寿辰,莫谈国事。
来,敬您一杯。”
老太君满心欢喜,举起酒杯。
宴会继续进行,不久后,众皇子与达官显贵便各自散去,前去听戏。
贾珍和贾赦左右扶持贾母起身,贾珍道:“老太君,今日如此高兴,不如趁此机会提门亲事,好事成双!”
贾赦也附和道:“正是,双喜临门啊,太太。”
老太君兴致正浓,听到皇子敬酒,心中喜悦无比。
她不假思索地应道:“娶吧娶吧,这可是贾家的大喜事!”
贾赦和贾珍面露喜色。
他们早己策划好,趁着老太君高兴时提出婚事,至于是谁家 ,待老太太清醒过来,也为时己晚。
“成了!”贾珍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