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得到一贯钱的奖励。
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民众积极在官府登记,以便加强对百姓的管理工作。
二:所有人都要集中居住,由官府出钱出物资,建造坞堡,每座坞堡容纳一百户人家,每家最多可住十人。
坞堡里设有敌楼、义仓。
凡是没有在城里或者坞堡里登记过的人,官府有抓捕的权力
三:不得私下卖粮食给外来者,只能卖给官府或常住者,违者处死。
四:建立防灾制度,丰年谷贱时,官府将以保底价全部收购。
灾荒年时,可以在官府处赊粮度荒,但下一年要还上,能还却不还者处死。
五:每户拥有的土地最多不得超过一千亩,在四十亩以上部分,无论收成如何每亩每年再额外多交公粮一点五石。
六:所有非官员的十四岁以上男丁都得参加军事训练,有外敌入侵时都必须参战,逃避者全家处死。
每四户出一丁在军中服役,服役之家的公粮由其余三家平摊。
家有双丁以上者要先服役。家中已有人任公职的不再服役范围内计算。
职业士兵的家中不交公粮,每年每个士兵另补贴粮六石,有几个补几个。
士兵要登记在册,阵亡的普通士兵家中每年补贴三石粮食,但其他三户粮食要继续给这家交公粮直到子女成年。
职业士兵阵亡的继续补贴直到有成年男丁,不继续当职业士兵的转为平民。
七:每户童仆不得超过十人,不能以有功之人家属为奴。
八:民间不得私藏弓弩、盔甲、长刀等战阵武器。一旦发现一律没收还要服刑。
九:每户每年出一丁服徭役三个月,阵亡将士家庭不在内。
这一系列的措施一出台,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贾诩就激动地找到李归进谏道:“将军是想重蹈王莽王田复古的覆辙吗?”
“当年王莽代汉之时,天下没有不欢欣鼓舞的,自古以来即使是圣人的名望也不能和当时的王莽相比。”
“但王莽拘泥于古法,不知道世易时移、法无永恒之理,最后才导致有渐台之耻。”
“殷鉴不远,诩深受将军器重,无以回报,只能以此心腹之言相告以为微报。”
而当时恰在李归身边的墨回则反驳道:“那是王莽不懂世情的缘故,但他的初衷还是好的。当年商鞅行此法而秦灭六国,可见功效。”
贾诩大怒道:“将军本是英明神武之人,就是你这小人作祟蛊惑将军。秦二世而亡又何足效法?”
“汉家以黄老之道安定天下,继之外儒内法之术而有天下四百载,难道不是明证?”
墨回也不生气,笑道:“文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之二世而亡乃是因为始皇的骄奢无度和二世的昏聩无能,与秦法何关?”
“而汉之基业,实是继承秦的余惠。但现在后汉的体制已经病入膏肓,非猛药不能治,将军行此法,正当时宜。”
“再则,现在乱世已经开始,正是豪杰用武之时,道、儒之术哪能合用。”
这时一直沉默的李归断然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迅速的安置移民,收拢人心。激发汉中所有的潜力,以应对未来的战争。”
他接着说道:“此二法必须立刻实行,断无再改之理。文和的担心我心里十分清楚,自有应对之策,无须担心。“
见贾诩有不忿之色,李归笑道:“王莽的失败其实是必然的。依靠世家反世家,不死何为?我真的不是实行王田复古,还请文和给我一些时间才好。”
见他如此坚决,贾诩也只好作罢。
内部统一了意见后,李归立刻在汉中盆地强制推行自己的法令。
为了防止有人故意闭塞消息、散播谣言,李归特意选了能说会道的三百人,日夜不停的在四县范围内宣传自己的政策。
要知道,其实汉中盆地的精华部分并不大,所以消息很快传遍了各个角落。
相对于李归占据汉中本身,各个世家大族对李归的法令反应不但迅速,而且激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