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升这番话,虽极力想将陆临川的功劳说得更“合理”些,但“勇武过人”、“身先士卒”、“首取匪首”、“雷霆手段”等词,在这朝堂之上听来,依旧显得有些……夸张乃至“不着调”。+3`巴.墈`书¢蛧¨ -已¨发.布,蕞,鑫.章?结`
一个翰林修撰,清贵文臣,竟有沙场搏命之能?
若非人证物证俱在,周升自己都有些难以置信。
但他不敢隐瞒陆临川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尤其是那份匪首供状中,对陆临川那“非人怪力”的惊惧描述,更让他觉得匪夷所思却又不得不报。
因此,他只能尽量将重点放在陆临川的胆识和关键决策上,对其“勇武”部分则点到为止,遣词造句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古怪”。
周升此言一出,御书房内其余六位大臣无不面面相觑,脸上皆露出难以置信的愕然之色。
身先士卒,还擒获了凶悍的匪首?这……
殿中一时沉寂无声。
众人心思各异,却都忍不住浮现出那位温和斯文、新晋翰林修撰陆怀远的身影。
那分明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模样,无论如何也难以将他与周升口中“勇武过人”、“身先士卒”、“首取匪首”的形象重叠起来。
心思活络些的,诸如首辅严颢,目光微闪,忍不住瞥向周升,心头暗忖:就算你周升知道陛下青睐陆怀远,想替他扬名、分润功劳,也不至于编造如此匪夷所思、近乎荒谬的溢美之词吧?
这未免太过了。¢e~8¢z`w?.¢n.e~t^
御座上的姬琰同样感到一阵强烈的违和。
他眉头微蹙,目光锐利地审视着周升。
怀远?那个在琼林宴上侃侃而谈、在奏疏中字字珠玑的年轻人?
他清俊的容貌、温润的气质,分明就是个纯粹的读书人,怎么可能在乱军之中搏杀悍匪?
这……实在超出了他的认知。
然而,心底深处,却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深究的异样被悄然触动。
莫非这怀远身上,真藏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疑虑与一丝说不清的期待交织,姬琰终究还是问了出来:“陆怀远……他真的亲手擒获了匪首刘三?还……身先士卒?”
周升见皇帝的反应,心知陛下和自己初闻此讯时一样,先是本能地不信。
但后面发生的那件事,就由不得人不信了。
他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道:“陛下!千真万确!陆修撰之勇武,实令臣等震惊!此事,臣初闻南城兵马司报来,亦觉匪夷所思,难以置信。/五+4.墈.书′ `已~发′布\嶵-鑫`彰/洁_然……”
“然随后南城兵马指挥使姜清源带人前去接应陆修撰后,立功心切,又率所部人马继续前往附近一处匪徒可能藏匿的钱庄搜捕。结果……”
“结果姜指挥使遭遇了另一股悍匪的顽强抵抗!那群亡命之徒负隅顽抗,竟……竟将姜指挥使所率人马杀得损兵折将!姜指挥使本人亦身负重伤,几乎丧命!”
“陛下!”周升一字一句道,“那姜清源在南城兵马司中,素来以膂力过人著称,衙署之内无人能敌!连他都折戟沉沙,险些丧命于匪徒之手。由此反观,能在那等凶险之境,仅凭二十余兵马司兵丁便重创并生擒悍匪刘三的陆修撰……其勇武,绝非虚言!若非陆修撰亲身临阵,力挽狂澜,焉能成此奇功?”
姬琰听完,整个人如同被定住一般,脸上写满了震惊。
虽然姜清源的勇武还待确认,但这番话也足以说明,怀远确实在缉拿匪首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这……着实太过出人意料!
一股难以言喻的欣喜与震撼冲散了姬琰心中淤积的阴霾与怒火。
他想起陆临川入仕以来的种种:那洞悉时弊的文章,那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胆色,那番关于王朝兴衰振聋发聩之言……再联想到今日这突如其来的、近乎神迹般的勇武……
怀远此人,文能治国安邦,武能定乱安民。
难道……这真是上天赐予朕的贤臣?!
姬琰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那青史留名的传奇君臣——刘备与诸葛亮。
先主得武侯,如鱼得水,三分天下有其一。
如今朕得陆怀远,文武兼备,才智胆魄皆备……这不正是上天要朕效仿先贤,开创一番不世之功业吗?!
一时间,姬琰心中豪气顿生,那因昨夜祸乱而生的沮丧与暴怒渐渐消散。
他也要与怀远书写一段流传千古的君臣遇合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