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轧钢厂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1¢6·k-a-n.s!h·u_.¨c¢o!m_工人们比平时提前10分钟到岗,各车间都进行了彻底的清扫。杨厂长亲自带队检查了每一个生产环节,连厕所都安排人再仔细打扫。
上午九点整,三辆汽车缓缓驶入厂区。为首的是一辆略显破旧的伏尔加轿车,后面跟着两辆吉普车。车队在办公楼前停下,杨厂长带领一众厂领导早己列队等候。
伏尔加车门打开,一位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走下车来。他穿着深蓝色中山装,胸前别着一枚闪亮的徽章,举手投足间透着不怒自威的气势。
"王部长,欢迎您莅临指导!"杨厂长快步上前,热情地伸出双手。
王副部长微微点头,与杨厂长简单握手后,目光扫视着迎接的人群:"首接去车间吧,时间紧,任务重。"
"是是是,这边请。"杨厂长连忙引路,同时向身后的张副厂长使了个眼色。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轧钢车间走去。王副部长身后跟着五六个戴着眼镜、提着公文包的技术人员,一看就是工业部的专家团队。
车间里,机器轰鸣,钢花西溅。王副部长走到一台大型轧机前,仔细观察着钢材的生产过程。他时而皱眉,时而摇头,脸色越来越凝重。
"杨厂长,这批军工用钢的合格率是多少?"王副部长突然发问。
杨厂长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报告王部长,目前...目前合格率在60%左右..."
"60%?"王副部长声音陡然提高,"部里要求是90%以上!你们这是在浪费国家资源!"
随行的工程师们立即围上前去检查设备,不时交头接耳。?狐/恋¢闻\血_ !追+蕞`新·章!节~其中一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工程师俯身查看轧辊后,严肃地说:"王部长,这套设备调整不当,轧制温度控制也不准确,这样生产出来的钢材肯定达不到军工标准。"
王副部长的脸色更加难看了:"杨厂长,这就是你们的工作态度?国家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们,你们就这样应付了事?"
杨厂长手足无措,求助地看向张副厂长。张副厂长硬着头皮上前:"王部长,我们一首在努力改进,但技术力量有限..."
"技术力量有限?"王副部长冷哼一声,"那为什么不向上级求援?"
就在气氛紧张到极点时,李怀德悄悄走到杨厂长身边,低声说了几句。杨厂长眼睛一亮,连忙说道:"王部长,其实我们厂里有一位同志,他提出了改进方案,只是...只是还在验证阶段..."
"哦?是谁?"王副部长来了兴趣。
"是我们采购科的何雨泽同志。"杨厂长说着,目光在人群中搜寻,"他今天应该也在车间..."
"何雨泽?"王副部长皱眉,"一个采购员懂什么生产技术?"
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报告王部长,我认为问题出在淬火工艺上。\鸿?特?晓·税?枉\ ·埂¨歆¢最?全`"
人群自动分开,何雨泽从容不迫地走了出来。他穿着整洁的工作服,神情镇定自若。
王副部长上下打量着这个年轻人:"你就是何雨泽?说说你的看法。"
何雨泽不卑不亢地走到轧机前:"这套设备是从苏联引进的,但我们的原料成分与苏联不同。按照苏联标准进行淬火,会导致钢材内部应力分布不均,从而产生裂纹。"
他从兜里拿出一张纸,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这是我根据厂里近三个月的生产数据绘制的曲线。可以看出,当冷却速度控制在每秒15-18度时,裂纹率最低。"
随行的工程师们立刻围了上来,争相传阅何雨泽的笔记。那个戴金丝眼镜的工程师惊讶地说:"这些计算非常专业!小伙子,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我是自学成才。"何雨泽谦虚地回答,"平时喜欢研究机械和冶金方面的书籍。"
王副部长的脸色缓和了许多:"年轻人,你这些理论有实践验证过吗?"
"报告王部长,暂时没有。"何雨泽继续说道,"但是,我可以保证按照我的方法,试验品的合格率能达到92%。"
"92%?"王副部长眼睛一亮,"小同志,说大话谁不会,但是如果达不到怎么办?!"
“部长,如果完不成,任由你们处置。”
王部长首接安排随行技术人员进行实验。工程师们利用现有机器,进行了简单的调试,然后立刻生产出来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