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觉得她命不久矣景暄才有保障啊!
很久以后,俞清瑶回想长公主与皇帝这对姐弟,再对比自己跟俞子皓,发现竟然如此相似!同样是年幼时,姐姐对弟弟无比爱护,掏心挖肺,却落得猜忌、嫌疑的结果。等到姐姐寒了心,再也不愿意付出了,弟弟却思念当初的温暖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皇帝亲自下令诛杀了亲外甥,还毒瞎了景暄的眼睛。而俞子皓呢,充其量是对饱受苦难的她袖手旁观。
东夷使者对迎请长公主回国,是带着诚意的,第二日就上了折子。特意说明,老国主的皇陵并没有封,等着长公主死后同椁。老国主生前,与长公主夫妻恩爱,死后理所应当合葬一起。还有长公主所生的几个子女,也都修好了陵墓,与父母相伴。
大周规矩,下嫁臣子的公主,死后不能葬入皇陵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能算皇家人了,也不能葬在夫家墓地皇家的威严不能亵渎。
从某种角度上说,东夷是慎重为长公主考虑过了。不然,百年之后,孤零零葬在郊外?不过,皇帝留中不发。消息从各方面流传出来,有人觉得,长公主应该回东夷,为一个景暄留下来不值。况景暄是齐家子孙,是外姓人,又已经成家立业了,早尽了责任。
另有人觉得,长公主不能走!当初皇帝攻打东夷,除了建功立业的野心,恐怕也觉得亲姐和亲,太丢失颜面!怎可能再来一次?
各执己见的人争吵不休,朝局甚至为此暗暗发生变化。处在风暴中心的齐国公,自上朝就闭目不语,一言不发,叫人猜不透心思。
只是大半的官员都觉得齐国公心里乐着呢!压在头上的跋扈丈母娘总算要走了,不高兴才怪!
下看朝,回到国公府,齐国公先命人把两个小孙孙带过来,长孙女齐悠然白皙粉嫩,在襁褓里吐着泡泡,见到祖父也不害怕,咯咯的笑。长孙齐安然则为难的“皱着眉头”,粉嘟嘟的小嘴撇着,跟他爹爹景昕发脾气时一模一样。
齐国公看了一会儿,命人把孩子带下去,自己转身去了书房。府中下人知道规矩,老爷在书房的时候,一向不喜欢人打扰,便都悄悄的退了下去。
等人走光了,齐国公沉默无言的坐在宽大的靠背椅上,深邃的眉眼都藏在阴影里。书房安静极了,那沙沙的磨动声便显得特别清晰。
摆满书籍的书架,自己动了!
而齐国公一点讶异也没有,等到里面走出的人出来,他才抬了抬头,“你来了!”
“是父亲。”
“坐!”
那人凭着记忆摸索着,走到大理石桌案旁边的官帽椅边,缓缓的坐下来,坐姿端正,只是眉宇间带着化不开的愁绪。
“都知道了?”
“是。”
“现在要按最坏的打算了。皇帝的性情冷酷,若是东夷提出的条件足够丰厚,难保他不会下旨!”
“祖母她年纪大了,若路上有个好歹”
景暄无比痛楚。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东夷既然敢主动上书,一定会顾及你祖母的身体,缓慢行走的话,应该不会出事!”齐国公冷静的分析,
“本来让景昕取代你的世子之位,你盲了眼睛,绝了仕途。娶亲后淡泊名利、游山玩水,虽说不能全部打消皇帝的疑心,但至少不会步步紧逼了。”
“没想到计划没有变化快!早知东夷那边打着这种算盘,当初就该把他们尽数葬在泥石流中!一个也别放过!”
齐国公用力的敲击一下桌案,吐出一口气,
“不行!若你祖母离开大周你也绝对不能留下!皇帝年事已高,可猜忌心越来越强,若是长公主离去,他再无禁忌,一定不会放过你!”
景暄皱紧了眉头,反对的摇摇头,
“爹!不成!祖母离开,皇上一定会加紧防范,若我这个时候也消失不见,爹您怎么办?他一定会怀疑到您身上!”
“我?”齐国公冷笑一下,“为父好歹为他立了汗马功劳,放心,一时半会他杀不了我。他还要指望我彻底平了北狄南蛮,为他建立千秋功业!”
“可是”
景暄还想再劝,齐国公摆摆手,“不要多说了!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