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龙战三千里 > 第十七章退兵

第十七章退兵

时不能进兵的原因,并细说碧蹄馆遭遇战的情况。宋应昌看罢将信笺递给李昖,苦笑道:“大王你看,我家这位提督大人居然亲率轻骑与倭寇数万人马交战,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若是有个好歹,可让我怎么向圣上交代啊!”

宣祖李昖刚过不惑之年,论岁数比宋应昌还小着十几岁,可是因为长年沉溺于酒色,早就眼花神衰了。这时候双手捧信凑到眼皮底下,吃力地看过一遍后,不忧反喜,抬头冲着宋应昌呵呵笑道:“李提督如此英勇,真乃中华奇男子也!经略相公不必担心,有李提督在,何愁倭奴不破?”

“可是,他也太英勇些了吧!一军主帅,当以谋划策略为长,像这般动不动就冲杀在前,我看早晚会吃大亏!”

“呵呵,说的也是,说的也是。”李昖点头附和,想了想又说,“经略相公,天朝大兵既然已经打到王京城下了,你看是不是让李提督一鼓作气,收复敝国京城为好?虽然天降大雨,可是俗语云,兵贵神速,倭人早被天兵杀得胆寒,若是攻城,定可成功。”

宋应昌用奇怪的眼神看了看他,沉吟不语。李昖被他看得不自在,干笑道:“小王并非不知行军打仗的艰难,实因收复国土心切之故,若有不妥之言,还望相公指正。”

宋应昌道:“大王心意我亦知之,可是据李提督信上说,王京倭兵不下五七万之众,而且侵朝各路倭兵不日将齐聚王京;我天兵只有三四万人,贵国能战之兵更少,敌众我寡,势难长趋,加之天气恶劣,粮草军火不济,若是强行攻打王京怕是多有损伤啊!”(注:古代中国的属国没有敢称皇帝的,皇帝这个词是中国统治者所独有,都是称大王或国君。朝鲜也是如此,直到李朝高宗改国号大韩后才称皇帝。)

“说的也是,说的也是。”李昖嘴里附和着,可是面上却有不甘之色,双拳在袖中攥了又攥,想起这些日子来被倭人赶得东奔西走,金银财宝损失殆尽,王子后妃尽落敌手,真让人恨得咬牙切齿;还好盼来天朝发兵救援,眼看节节取胜,如今却忽然止步不前,岂不又让人心愁?

见他脸色似喜似嗔,阴晴不定,宋应昌也不知道该怎么和他说好,却听身边冷笑一声:“这李如松分明是见倭兵势大,心中胆怯了才不肯进兵,带兵的都如他这样,我天朝上国的威仪岂不是要丢尽了?”

宋应昌回头看去,原来是军前赞画袁坤仪不知何时从厅后走出来,便道:“袁先生有所不知,虽然我名为备倭经略,可行军打仗的事,还得说是李提督在行,他并非胆小之辈,这你也是知道的。”

袁坤仪闻言神情激愤,慨然道:“若不是他胆小,平壤一战又怎能放走了小西行长?要依我的计谋,定要四面围住了以堂堂之阵猛攻不可。我军当时兵力是敌人的两倍,难道还怕不能取胜么?”

“呵呵,说的也是,说的也是。”李昖连连点头,扼腕叹息。

袁坤仪见状气势更盛,侃侃而谈道:“李如松不肯强攻平壤,任敌酋逃脱是为不勇;冒进碧蹄馆险些被困是为不智;辜负圣恩,拥兵不前是为不忠,如此不智、不忠、不勇之辈如何能担当大任?说不得我回国后要去兵部参他一本,让满朝上下都知道这人在朝鲜的作为!”(全本小说网)

最新全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