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公子你想如何?”韩非问太子丹道。
“眼下秦国强大,诸国弗如,唯有联合起来抗击秦国,才有胜算。”
韩非道:“可太子眼下身处秦国,谈何合纵?”
姬丹沉默了。
到处都有人在监视他,他想要逃离秦国恐怕难于登天。
“既然合纵可破秦,在下愿意修书一封给韩王,请他派遣使臣与春平君秘密接触。”韩非又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法子。
姬丹觉得有理,于是韩非提笔便写。
太子丹说得在理,三晋本为一家,若是赵国亡了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秦王一定会主张灭韩,韩非只希望那一天来得更晚一些,他想劝说秦王存韩。~1/7/k^a^n¢w·e?n~x,u¨e..~c·o′m/
是夜,比瘠拱手对赵九元道:“大人,您果真猜得没错,韩公子非修书一封,快马加鞭送去了韩国方向。”
赵九元颔首道:“务必保证此信安然送到韩王手中。”
“诺。“虽然不理解南山侯为何一方面要将韩公子非抓来秦国,另一方面又不阻碍他搞合纵之事,但大人的事,又岂是他一届小喽啰能猜到的。
章台宫小会。
“大王,春平君正在组织五国合纵,是否让桓齮将军攻城?”尉缭拱手道。
“桓齮如今在何处?”秦王稳坐高台,眼眸似笑非笑。
“正在赵国宜安。”
李斯道:“目前燕国、魏国、韩国、均派了使臣入赵,另魏、韩支援赵军共计五万人。”
秦王又问:“燕国呢?”
“燕国给赵国送去了粮草物资,并未派兵。”赵九元道。
春平君多次书信李园,都被李园以分身乏术为由给拒绝了。
楚国因为有姚贾的牵制,所以也没派兵增援。
“立刻传信桓齮,让他战,而且这一战要打得漂亮!”嬴政当机立断。
赵九元瞧着二十七岁的嬴政,此刻的他王霸之气逼人,己经是帝王之气纯熟的样子了。
没了青春男大的气息,越发老成持重。
一言一行,皆在昭告世人,他是一个王,一个拥有雄心壮志,可以雄霸天下的王。
桓齮一路势如破竹,半个月连克赵国三城,六国皆惊。
尤其是韩王,吓得差点当着朝臣的面发抖。
“秦军何时变得如此厉害?赵国精锐竟然完全不是秦军的对手?”韩王头上顶着大大的疑惑。
丞相张据道:“臣自秦国回来,听闻赵九元授铁匠以新式锻铁法,此法制出来的刀剑,比其寻常刀剑更具有韧性,而且秦军骑兵勇猛异常,恐怕赵国难以招架。”
“那可如何是好?”韩王安大惊失色,赵国这般惨烈,他弱小又无助的韩国又该如何?
干脆献上王之印,对秦俯首称臣,如此还能取得一线生机。
韩非知道韩王安对秦献上王印后,仰天流泪,愤然书写出一篇《佞臣论》。
历史上的韩非可没写出过这一篇来,按照历史轨迹,韩非现在己经被秦王下大狱,李斯再顺便递上一杯毒酒了。
赵九元对李斯嫉妒而杀韩非一事存疑,韩非一心存韩,嬴政又要灭韩,韩非不可能丝毫没有动作。
或许他做了什么事,得罪了什么人,触及到了谁的利益,或者违背了秦吞并他国的利益,这才导致的被杀。
李斯嫉妒韩非而杀之,说来说去有一丢丢站不住脚。
毕竟韩非能入了嬴政的眼,还是因为李斯的推荐。
韩非入狱,如果只是关起来,嬴政也用不着大张旗鼓地因为后悔而要赦免他。
除非韩非本来就犯了死罪。
其根本原因是政治利益的不同,是大一统和分裂存韩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仅仅把韩非之死归咎于李斯的妒忌,实在过于片面。
而李斯这杯毒酒是因为什么原因送去的,就很耐人寻味了。
*
韩王以为献上王印,就能阻止嬴政对韩用兵了么?
三个月,秦兵打到了肥地。
这个地方恍若有魔力一般,秦军主力在这里打不动了。
赵将赵葱好像真的和他的名字一样,聪明了一把,在肥地这边牵制住了秦军主力。
秦王本就没有打算立马占领赵国多少土地,他立刻令杨端和、李信等人集结二十万大军,朝着韩国方向去了。
韩王安得知此事后,后悔到捶胸顿足。
早知道就不要派兵去赵国掺和这烂摊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