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镇守北方,以防匈奴,如此将军也不用首面赵人,全了将军的一片仁义之情。”
李牧撇开了脸,心有悲戚,面露惨色。
赵九元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亡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可却会因为这辈子想做的事没有做完,胸中的抱负没有实现而遗憾不己,想必将军也不想遗憾此生吧?”
司马尚张大的嘴巴就没合拢过。
赵九元说的有道理啊。
好死不如赖活着。
将军若是被杀,他作为将军的亲卫下场必定也好不到哪儿去。
想及此,司马尚高声道:“将军,大良造所言有理,既然赵王不仁,为何我等还要为其效死?”
司马尚说罢,在场十几名赵人纷纷附和:“对呀,大将军,咱们不做赵人就是了,秦国鼓励六国之人来秦,我们就去秦国吧,再差还有一条命。”
“将军,您就答应了吧。”
“我等愿追随将军去秦国。”
李牧见大家的态度都很坚决,背过身去,司马尚立刻爬起来,跪到李牧面前。
“请将军去秦国,司马尚此生跟定将军了。”
“誓死追随将军。”众人附和道,
“哎!”李牧眉头皱成一个川字,转身对赵九元道:“就这样走了,恐怕太便宜了。”
李牧这是答应了?
赵九元立刻笑道:“这是自然,将军可别忘了,我大秦还有二十万俘虏,他们也曾是将军的部下,眼下正需要一个领头人。”
此言一出,李牧瞬间感受到了赵九元的恶意。
不愧是秦国大良造,这计谋,实在太脏了。
既要、又要、还要!
“眼下将军只需滞留于秦赵边境,等时机成熟,便可带领大军北上,如此不仅保全了二十万赵人,还全了将军的名声。”
“那便多谢大良造为我周旋转圜了。”李牧躬身对赵九元一礼。
“好说,好说。”
莫垣和石头等人带着货物赶到,将受伤的士兵都包扎好,又补充了食物和水后,一行人走山路,抵达秦国边境。
尉缭己经在边境接应了。